人工智能產業再迎重磅性政策利好。近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表示,國務院、科技部、發改委等多個部委推動制定的,面向2030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規劃即將發布。人工智能產業在政策力挺下加速發展,從產業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安防、人工智能+醫療、人工智能+金融等細分領域機會值得投資者關注。
智能安防:市場需求持續增加
經過十幾年的平安城市建設,中國的主要城市已經積累了強大的視頻數據采集能力。如何利用采集到的數據解決交通擁堵及治安問題一直是各地政府有待解決的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視頻分析技術為城市管理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并將驅動中國安防設備市場繼續以年增速15%以上增長。
東方證券分析師浦俊懿指出,隨著平安城市建設規模擴大、密度提升,監控資源聯網完成后,海量視頻數據成為新常態,這一趨勢使得能夠高效、精確提供“有效情報”的智能安防成為剛需。隨著深度學習對圖像識別率的顯著提升、以及GPU等新型人工智能硬件架構對于計算速度的提升,智能安防在各地實現了“從0到1”的快速落地。隨著前端、后端智能在各自領域快速升級以及相互之間的優勢互補,智能安防將實現“從1到N”的聚變。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舉辦的安博會上,“智能安防、全產品線布局”是此次大中型視頻監控安防廠商的兩大主攻方向。目前平安城市、智慧交通兩大重點行業在視頻監控市場規模占比達40%以上,在視頻海量數據新常態下,同時伴隨著后端行業應用的逐步深化;智能安防成為公安、交管部門的剛性需求。同時智能安防整體平臺建設涉及到,前端改造升級、后端平臺互聯互通、智能應用落地,對于廠商的前后端軟硬一體化綜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未來全產品線的布局也是大中型視頻監控廠商布局重點。
中金公司認為,人工智能推動安防行業進入高清化和網絡化后,進入第三次升級換代周期。從產品形態來看,智能化升級將帶動從前端攝像機、后端存儲設備,到視頻分析軟件的全面升級,并帶動GPU服務器等新設備市場的快速成長。從需求方面看,今后兩年主要需求來自于平安城市等政務相關需求。
智能醫療:迎來發展大機遇
以可穿戴設備等為代表,當前智能醫療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大板塊當中頗具潛力的領域之一。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加速階段,65歲以上人口年年攀升,養老需求日益增長,便捷、多元、高效的智能醫療被認為將成為養老產業的重要部分。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印發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智能醫療被認為迎來發展大機遇。
長城證券分析師甄峰指出,繼2016年百度發布醫療大腦后,阿里云ET醫療大腦上線,國內科技巨頭正加速布局智慧醫療領域。此外,百洋醫藥集團與IBM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引入WatsonHealth(沃森健康)系統。“隨著‘國內科技巨頭在智慧醫療領域投入加大,及積極引進IBMWatson認知計算系統’,國內智慧醫療技術加速攻克瓶頸,智慧醫療行業正呈現爆發式增長。和國外科技巨頭相比,國內互聯網巨頭數據資源占優,積極對標國外AI技術。隨著國內AI政策利好持續釋放,國內科技公司未來有望彎道超車 (百度為AI行業龍頭,AI技術已躍居國際前沿)。”甄峰表示道。
另一方面,中泰證券分析師王晛認為,智能穿戴產品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主要來源于兩點:1、健康狀態的監測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技術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相信科技來幫助自己了解的身體狀況,據用戶調查顯示對于健康狀態的檢測是用戶關注的主要功能;2、來自裝飾、時尚的需求:AppleWatch收到廣大用戶的熱捧,正是因它是時尚與科技的融合。“智能穿戴設備獲取用戶健康數據,逐步構建健康大數據:不同的可穿戴設備可監測到用戶的不同維度的數據,大致包含了計步器、血糖指數、心率、生活模式/習慣、睡眠質量等各方面的數據,通過聚合不同健康數據最終穿戴設備廠商構建自己的健康大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