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4月21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證監會再次重申,針對市場各種“忽悠式”重組亂象,將不斷完善規矩制度,加大執法力度,進步違法本錢,凈化資本市場環境,維護市場秩序,嚴懲搗亂市場秩序的害群之馬,對重組造假、將有毒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的行為絕不遷就。
這樣的“狠話”,現在簡直每周五在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都會涌現。自2016年12月份以來,證監會主席劉士余還先后在基金業協會、大商所、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國新辦等多個公然場所放出“狠話”,多方面展現了監管部門從嚴監管的思路。
當然,監管層除了放“狠話”,更動真格。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全面規范包括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律師事務所、審計機構、評估機構等在內的市場主體和中介機構市場行為,打擊上市公司頻繁無序再融資,忽悠式重組、分歧理高送轉,以及虛假信息表露、把持市場等亂象。
不外,市場上也有一種聲音以為,監管部門手伸得太長,管得太寬太死,限制了市場的活力,抑制了大盤和個股走勢,不利于股市健康安穩發展。
從市場表示來看,近期A股市場確切浮現疲態,并陷入弱勢調整狀態,上周初更是來了個三連跌。從盤面上看,雄安新區概念呈現大規模分化調整、停牌整頓現象,高送轉和次新股兩大熱門概念跌勢顯著。但值得注意的是,相比那些失落的概念股,包含白酒股和家電股在內的一些具備業績良好白馬股一騎絕塵開啟“漲漲漲”模式。
由此看來,從嚴監管有助于打壓炒作之風,引導資金從炒題材轉向炒業績,有助于讓A股從“莊家投機”時代回歸到“價值投資”時代。這可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究竟讓投資者看到了希望。
從嚴監管必定隨同著市場的調整,對市場情感和走勢造成一定影響在所未免。不能因為短期陣痛就放松監管,更不能因為有質疑的聲音就踟躕不前。無論是監管者仍是參加者,都要忍住短痛,盡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生態,增強市場信心,吸引更多資金進場,激發市場活氣,增進股市健康可連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從嚴監管并不意味著一刀切,在遏制適度投契炒作的同時,面對公道的高送轉,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并購重組等,監管層依然會開綠燈。在監管風潮之下,真正的白馬股必然會在層層監管中脫穎而出,成長壯大,為健康的資本市場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