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問卷調查的目的是要了解中日韓三國的企業界對另外兩個國家經濟的關注程度以及對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一般立場。問卷調查的內容包括:三國宏觀經濟評價、人民幣匯率走向、國家及地區競爭力、中日韓自貿區、企業經營戰略和政府工作效率等。
在宏觀經濟部分,調查結果顯示,三個國家超過六成的受訪企業認為2004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快速健康增長;中日韓分別有四成、九成和六成的受訪企業認為日本經濟將保持緩慢的增長,這與日本經濟近期的持續、強勁的回升相符合——2003年4季度達到了1.7%的增長率,為10年來的最高增長;韓國經濟差強人意,2003年僅增長2.9%,三個國家四到六成的受訪企業認為韓國經濟短期內只有緩慢的增長,這對一向咄咄逼人的韓國經濟而言是比較低的評價。
日韓受訪企業,尤其是日本受訪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遠比想象的來得溫和,超過五成的日本受訪企業只希望人民幣升值3%左右,這與2003年日本政府挑頭對人民幣匯率施壓形成鮮明對照。本報記者認為,日本企業不希望人民幣大幅升值,主要是擔心其在華投資企業受到影響。
在中日韓自貿區問題上,在三個國家可能有的4種組合中,中日韓自貿區無可爭議地占據了第一重要位置。選擇這一項的在三家媒體的統計中均超過50%,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三個國家企業界的主導態度。而在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時間進程方面,三個國家的受訪企業也表現出驚人的一致:即在短時間內條件尚不具備,中國和日本超過五成的受訪企業認為,至少需要6-10年的時間才能建成,韓國有三成的受訪企業認為3-5年即可建成。
在最為敏感的有關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障礙問題上,三個國家的受訪企業的態度差別較大。中國三成的受訪企業表達了由歷史問題而產生的對日本的不信任,盡管這一比例低于我們的預期,但日本政府對侵華歷史問題的態度顯然對兩國的經濟合作有著負面的影響。日本的受訪企業更傾向從單純經濟角度考慮這個問題,超過四成、也是最多的應答企業認為,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主要障礙是“在某些敏感領域競爭大于合作”,如擔心來自中國和韓國的農產品會沖擊日本市場。在其他所有問題上都做認真應答的韓國受訪企業在該項問題上“無應答”的比例竟高達81%,令人不解。
此外,三個國家的受訪企業分別對本國政府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法制意識和服務意識做了評價。
本次問卷調查界定的對象是三家媒體在本國各自選定的100名企業家,即最后每家媒體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00份。日本和韓國的應答者多為企業CEO,中國的應答者包括企業CEO、總/副總經理、董/副董事長和企業部門經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