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根據IMF統計,2008年中國GDP總額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并有望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超過2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一。在企業層面,34家中國內地企業躋身2009年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其中,中國石化集團以2078.14億美元銷售收入位列第9位,這是中國公司首次進入“世界500強”前十名行列。
以上成就值得國人自豪,然而展望未來,在這些由“總量”所代表的硬實力之上,中國經濟與中國企業要更多地關注如何打造與之相匹配的“軟實力”。我們要想贏得世界的真誠認同和真心尊重,不僅要改變創造財富的方式,而且要改變使用財富與處置財富的方式。
首先,在創造財富方面,我們要超越“造富”,成就一批可以在主流行業和主流市場稱雄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偉大商業機構。
在2009年的《Forbes》“全球億萬富豪榜”上,中國內地上榜富豪人數由2008年的42人減少到28人,但資產總額減少幅度遠遠小于印度、俄羅斯等其他新興經濟體,中國內地藉此從印度手中奪得“亞洲最盛產富豪地區”稱號。
美國仍然是富豪最多的國家,共有359人上榜,占總人數的45.27%,占總資產的44%,歐洲有196名富豪上榜,主要集中在德國(54)、俄羅斯(27)、英國(25)、意大利(12)和法國(10)。亞太地區有130名富豪,日本、印度分別有17人和24人。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民營企業或許會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中國需要誕生一批民營企業中的“世界500強”和偉大商業機構。這需要社會為其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更需要民營企業家必須具有“超越家族”、“超越財富”的概念與氣魄。
微軟公司創始人之一比爾·蓋茨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于他把絕大部分私人財富捐給了慈善事業,同樣重要的是,蓋茨沒有把微軟的董事長、CEO、副總裁等重要職位留給自己的子女。在微軟公司,蓋茨以皇馬、曼聯等歐洲頂尖足球俱樂部的打法實現了集天下英才為我用。
民營企業家要想做到這一點,則必須超越“家天下”的傳統理念,心要“盛得天下”,這或許是成就偉大商業機構的先決條件之一。反之,我們可以誕生一批像胡雪巖一樣的富可敵國的商人,卻可能很難產生像IBM和通用電氣這樣的偉大商業機構。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尊重價值底線與重視價值對接。要打造偉大的商業機構,中國企業必須一步一步地整合全球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可能不是技術對接、管理對接,而是價值對接。我們要尊重價值底線,不能過于急功近利、不擇手段地追求利潤,更不能再出現整個行業“淪陷”的案例了。
在創造財富上我們要取之有道,在財富使用與處置上更要富有責任感與人文關懷。現階段,我們首先要實現從“奢”到“貴”的轉變。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報告,截至2009年1月,中國奢侈品消費總額達86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25%,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未富先奢,是我們在財富使用上的一個特色。未富不能先奢,即使富了也不能奢,而要追求李嘉誠先生所說的“貴”。
李先生指出,“富貴”兩個字其實是分開的。真正的富貴,是你要懂得用你得來的金錢,盡應盡的義務;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有責任希望這個社會更好、更進步,更多的人得到關懷和幫助,這是做人的一個原則——“貴”是從你的行為而來。
總體而言,中國社會正齊心合力去開創又一個輝煌的三十年。在此我希望,企業家們首先要在財富創造、使用和處置這個循環體系上給予更多的思考與關注。只有實現了自我超越,真心地關注全社會的進步、關注多數人的福利與福祉,才能在未來再創奇跡,為我們民族締造更為美好的未來,更能贏得全世界同行發自內心的尊敬和尊重。
本文經長江商學院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