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
微型計算 機的核心部分是微處理器。世界上的第一個微處理器Intel 4004是1971年Intel公司研制成功的,它是一個4位微處理器。Intel 4004可尋址4096個4位寬存儲單元(4位寬的存儲單元通常稱為半字節),其指令系統只有45條指令,用P溝道MOSFET技術制造,允許以50 KIPS(每秒千條指令)的速度執行指令。4位微處理器用于早期的視頻游戲和基于微處理器的小型控制系統中。這種早期微處理器的主要問題是它的速度、字寬 度和存儲器容量不足。目前,4位微處理器在低檔應用領域中依然存在,如用于微波爐和小型控制器系統中,并且仍然可以從某些微處理器廠商那里得到它們。大部 分計算器也仍然是基于4位微處理器的,它們處理4位BCD(二進制編碼的十進制)代碼。
1971年末,Intel公司推出了 8008,這是4004的8位擴展型微處理器。8008可尋址的存儲器空間擴大了(16KB),并且增加了指令(總計48條),這些為它在許多高級系統中 的應用提供了機會。作為改進型,1973年Intel公司又推出了8080微處理器,8080的基本指令有70多條,性能也大大優于前一代產品。8位微處 理器的其他產品有Motorola公司于1974年推出的M6800和Zilog公司設計的Z80,它們和Intel 8080成為當時微處理器的主要產 品。
1978年以后,各廠家陸續研制出了16位微處理器,其代表產品是Intel 8086/8088和Intel 80286。 1982年,IBM公司推出了以Intel 8086 CPU為處理器的IBM PC機。1983年又推出了采用Intel 8088 CPU為處理器的 IBM PC/XT。這兩種機型的內存為1MB,支持單任務的操作系統。1984年,以Intel 80286為CPU的16位增強型PC機IBM PC /AT上市,其內存可達到16MB,并支持多任務多用戶操作系統。上述微機具有多種靈活的尋址方式和強有力的指令系統,運算速度大大提高,直接尋址的內存 空間有了大幅度擴充。
20世紀80年代中期,Intel公司陸續推出80386、80486、Pentium系列32位微處理器,它們是面向超高速性能、多任務處理、網絡多媒體應用領域設計的,適用于設計高性能、多功能的現代微型計算機系統。
80386微處理器于1985年10月推出。它采用1.5~1.0μm工藝,集成了27.5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最高達到了33MHz,數據總線和地址 總線均為32位,具有4GB的物理尋址能力。由于在芯片內部集成了分段存儲管理部件和分頁存儲管理部件,它能夠管理高達64TB的虛擬存儲空間。另外,它 還提供了虛擬8086工作方式,使得芯片能夠同時模擬多個8086微處理器,以同時運行多個8086應用程序。
80486微處理器于 1989年4月推出。它采用1.0~0.8μm工藝,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最高達到了120MHz。它除了沿用了80386的體系結構外,還 把浮點運算部件、8KB的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集成在芯片內。這種集成極大地加快了CPU處理指令的速度,使指令平均執行時間從80386的約4.5 個周期降至約1.8個周期。芯片的整數處理部件采用RISC結構,以加速處理單一指令的速度。此外,80486還引進了時鐘倍頻技術,從而使主頻可以超過 100MHz。
Pentium是Intel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全新一代高性能x86系列微處理器。它采用0.8~0.6μm的靜 態BiCMOS工藝,集成了310萬個晶體管,時鐘頻率達到了233MHz。與80486相比,在體系上做了重大改進,采用了哈佛結構的RISC(精簡指 令集計算機),實現了多項先進技術,如超標量流水線結構、分開的代碼Cache和數據Cache(哈佛結構)、流水線式高性能浮點部件,以及增加的數據整 合和出錯檢測功能、增強的調試和測試功能等。
Intel公司于1996年推出了新x86系列CPUPentium Pro。 Pentium Pro芯片內部集成了550萬個晶體管,內部時鐘頻率為133MHz,處理速度幾乎是100MHz Pentium的2倍。高速緩沖存儲 器Cache大小為16KB,其中8KB為指令Cache,8KB為數據Cache。主頻200MHz的Pentium Pro CPU的L2“二級 Cache”就是運行在200MHz時鐘頻率之下,即二級Cache與處理器同頻運行。這樣的設計使Pentium Pro達到了很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