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作者在這里扯遠了。 在英語里,Hack的本義就是“閑逛”或者“開出租車”的意思。在后面再加個一個er,就表示“開出租車兜風的人”。這個詞語搬到網上以后,法語、德語、 西班牙語、意大利語都直接采用“拿來主義”照搬套用,只有中文只能用漢字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稱之為的“黑客”。從中文的意思上看,好像給人以一種略帶 恐怖的感覺,其實在英語中全然沒有這種感覺,反而倒有一種輕松感。
可見,人們對黑客所固有的偏見,并不能怪“黑客”本身,而是和這個詞語的翻譯不成功有關。
水泊梁山上的好漢,其中具有一個因“黑”而著名的黑旋風李逵。直到今天還有人望文生義,一提到黑客就會聯想到李逵之類的蠻橫之徒,這實在是“歷史遺留問 題”。看一看他們的智商高低,傻乎乎的“無用”居然就被稱為“智多星”,而在網絡上,可以說隨便哪一個都比“智多星”的智商要高得多。在網絡高速公路上一 路“逛”過去,看見不平之處就弄它兩下,弄來的貨既不裝進自己的腰包,也不是完全為了個人。這才是真正的瀟灑走世界。
“閑逛”在中國古代被稱為“云游”,那是和詩人聯系在一起的,人們常說“云游詩人”就是這個道理。而一提到詩人,人人都認識唐代大詩人李白先生。當年他就是靠著兩條腿閑逛的,要是在今天,它完全可能當上一名黑客在網上神游閑聊。
有人在網上很想念李白,便仿照他的名作《將進酒》寫了一篇《黑客之歌》在網上轉貼:
君不見
各國黑客網上來,
橫沖直撞不復回。
君不見
高速公路車亂擠,
每秒十萬八千里。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網卡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到了網上就胡來。
轟網炸郵且為樂,
先做網蟲再黑客。
小伙子,
大學生,
快上網,
不能停。
為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
電話費用別嫌貴,
但愿每次能撥通。
古來圣賢皆寂寞,
更有黑客隱其名。
……
語句雖然有些牽強附會,但是總算脫離了辭不達意,讓人從中可以領略到黑客們的文學風采,一展黑客們的抱負。
據說在黑客隊伍中,他們自己把自己也分成了三教九流。他們根據各人的技術水平高低來劃分“流”,根據黑客道德來劃分“品”。技術水平高低一望可知,道德高低的劃分就比較復雜。
末品黑客追求的主要是金錢,各種黑客技術是他們手中的工具,他們的主要興趣是從網上掘取別人的銀子,放入自己的腰包;
中品黑客追求的主要是好玩,各種黑客技術是這些總也長不大的“孩子們”和大人們開玩笑的游戲棋。從一些小小的混亂中,他們得到的是吃吃吃的幼稚笑聲;
上品黑客追求的主要是權力,一種在虛擬世界中凌駕于他人之上的飄飄然的感覺,一種技術實力的驗證;
極品黑客追求的主要是一種自由的理想,也就是一種黑的精神。他們用這種不張揚的方式來訴說他們的話語,向世界宣告著他們的理想,悠然自得地哼唱著上面這首“黑客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