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xiàn)象
在普通量距中,出現(xiàn)實測值之間數(shù)據(jù)差異。
2.原因分析
(1)選用量距工具不當,不能滿足精度要求。
(2)距離全長超過一整鋼尺時,直線花桿定線產生偏差。
(3)未吊錘插測桿,分段點位置偏離,造成讀數(shù)積累偏差。
(4)兩人拉尺用力不均,或未拉緊拉平鋼尺。
3.預防措施
(1) 皮尺易伸縮,量距要求較低時使用。在距離測量中,應選用抗拉強度高,不易伸縮,經有資質計量單位檢定過的鋼尺。
(2) 當距離超出一整尺時,應采用“三點一線法”,較長時花桿采用經緯儀定線、定位。
(3)在吊錘球尖端指示地面點處,測桿與鋼尺同一側豎直后再插入。
(4)應兩人同時用力均勻拉緊并抬平鋼尺,然后讀出數(shù)據(jù)。
(5)斜坡上量距離,應由坡頂向坡下丈量,以避免錘球在地上確定分段點時產生偏差。
4.治理方法
為了校核并提高丈量精度,要求進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為結果,量距精度用往返測距值的差數(shù)與平均值之比表示。普通量距在乎坦地區(qū)要求達到 1/3000;起伏變化較大地區(qū)要求達到 1/2000;丈量困難地區(qū)不得大于 1/1000。如果往測和返測距離值的差數(shù),與往返丈量平均值之比超過范圍時,應重新丈量,否則可以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