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發展的眼光,樹立正確、客觀的藏書建設觀念
在網絡環境中,圖書館信息資源結構發生變化,館藏資源和網上資源共同構成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資源基礎。任何圖書館離開網絡資源而幻想靠自己有限的館藏文獻資源來提供廣泛的信息服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圖書館藏書發展不能局限于建立一個有限的物理實體的館藏,而要著眼于對全球信息資源的掌握和選擇。除了選擇入藏有明顯載體形式的文獻,努力獲取重要的聯機信息資源的使用權,也應成為藏書發展的重要內容。
在對圖書館資源的評價方面,不應局限于考察館藏文獻的數量、質量,還要看圖書館能從網絡上獲取多少資源,以及如何把網絡中豐富的信息資源轉化為圖書館資源的一部分提供給廣大用戶。但是應該指出,雖然網絡資源大大豐富了圖書館信息資源基礎, 但并不意味著網絡信息資源可以取代圖書館館藏文獻。那種認為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圖書館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信息資源, 因而沒有必要花錢去進行文獻資源建設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因為,網絡信息資源大多是在圖書館館藏文獻基礎上形成的, 目前信息生產者直接以電子形式生產并提供上網的信息資源畢竟不多, 相當一部分文獻還必須靠圖書館去搜集、加工,然后轉換成電子形式才能提供網上使用。而且,目前網絡信息資源仍以二次信息居多,即使在今后,是否所有的圖書館館藏都有可能且有必要轉換成全文數據庫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沒有原始文獻的全文提供,從網絡獲取的二次信息,其使用價值是有限的。因此,在網絡環境下,各圖書館仍應致力于館藏文獻的發展,使網絡資源與館藏資源相互依存,相互補充,以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和優勢。
2 從實際出發,合理配置適合讀者借閱需求的館藏資源和網絡資源
隨著網絡的擴展, 許多圖書館正在改變傳統單一的館藏模式,變靜態的收藏為動態收藏加網上信息存取的信息資源建設新模式。這一方向是正確的。但是,各類型圖書館的服務任務和服務對象的需要不同,在安排館藏資源和網上資源的比重方面也應該有所區別。一般說來,非研究型的公共圖書館,主要承擔社會教育職能,擔負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科學文化水平和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任務,讀者需要的主要是各類型文獻,因此,這類圖書館應以擴充館藏資源為主要任務。為教學科研服務的高校圖書館,情況較為復雜。大學生圍繞專業課程系統學習,其主要需求集中在館藏文獻方面,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大學生對圖書館新書太少的抱怨之聲不絕于耳;同時,高校教師和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又需要從網絡上及時、廣泛地獲取最新的學術信息。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采取館藏資源與網絡資源建設并重的方針。一些大型的研究圖書館和專業圖書館,主要是為科學研究服務,因此應該更注重網絡信息資源的建設和利用?傊黝愋蛨D書館都要從實際出發,在認真研究本館服務任務和服務對象需求的基礎上,合理安排館藏資源與網上資源的比例,從而實現兩種資源的最佳配置。
3 加強館藏資源的特色化建設和館際互借的協調
在網絡環境中, 各圖書館擁有的信息資源重復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各圖書館上網的文獻資源具有各自的特色,互不雷同,網絡才真正是資源豐富的寶庫。如“Internet 網上的WWW 虛擬圖書館就是這樣一個由世界各地不同學科的信息資源共同構成的資料庫,如生物學方面的信息資源由哈佛大學負責,化學方面的信息資源由加州洛杉磯大學負責,等等。每個單位都開發一個Web 服務器,由它與其他學科的Web 服務器相聯, 然后將這些分布在各地的各學科服務器聯結在一起,共同構成設在瑞士的主服務器上的虛擬圖書館。”(注:劉茲恒:《論虛擬圖書館與現代圖書館的關系》,載《圖書情報工作》1997 年第4期。) 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在文獻資源建設中徹底轉變“大而全”、“小而全”的館藏模式,加強在館藏發展中的分工協調,使各館致力于館藏特色化建設。如果說過去我們還缺乏緊迫感的話,那么在今天的網絡環境中,解決這個問題已成當務之急。
4 進一步優化對館藏建設的投入
經費短缺仍然是許多圖書館藏書發展面臨的難題。近年來各類型圖書館都出現了文獻收藏量持續下滑的嚴峻局面,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圖書館提供傳統文獻信息服務能力,而且會削弱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基礎。因此,必須加大對館藏文獻資源建設的投入。優化投入,就是指各圖書館要根據用戶要求、書刊的利用率以及相關工具書確定哪些文獻是應該訂購的,哪些是應該而且可以從網絡上獲取的,從而使有限的經費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5 努力提高圖書館采編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
在網絡環境中,圖書館藏書發展的內容大大擴展了,如對信息源的選擇、甄別,就從傳統的文獻信息源發展到網絡信息源;又如信息資源的特色化建設,不僅是館藏文獻的特色化,而且包括如何努力發掘網上的特色資源以及如何開發自己的特色數據庫。因此,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藏書發展,不僅是采訪部門的工作,還涉及圖書館眾多的部門。諸如流通、閱覽等部門,為此,圖書館必須通過培訓、繼續教育、吸收其他專業領域人員特別是計算機技術人員等方法,除了大力提高圖書館采編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更要花力氣全面完善本館工作人員知識結構,以適應網絡環境下藏書建設與發展工作的需要。更好的為自身所擁有的讀者群提供盡善盡美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