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水斑是指用水泥濕法粘貼石材時,吸濕性物質滲入石材內部后,使石材表面產生不易自然干燥的濕痕。
面層泛堿 面層泛堿原因分為兩種,一種成因是濕法施工時,面層粘貼及勾縫所用的水泥在硬化過程中生成的大量氫氧化鈣及其它水溶物質通過接縫或質地松散的面層本體析出,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鈣,使面層變色;還有一種成因是砂漿、水泥漿或專用粘結劑硬化以后,如果從接縫處或其它部位連續侵入水后,水就會溶解砂漿、水泥漿或粘結劑中的可溶性物質(主要是氫氧化鈣)并從面層接縫處或質地較疏松的面層本體表面多次析出與空氣中二氧化碳或碳酸作用,再次生成和積累不溶性碳酸鈣。天長日久,泛堿、白華污染便愈加嚴重
石材水斑
石材安裝所用的水泥中堿質含量過高或使用了不當的水泥外加劑如早強劑、抗凍劑等。施工時使用過多水分 由于施工時,水泥砂漿含水率不能很好的掌握,含水率越大,溶進的鹽堿也越多,容易形成水斑。
石材由于其成分含量、形成的條件不同,不同石材的密度有較大的差異。石材的密度和孔隙率不一樣,其吸水率也不一樣,密度低的吸水較大,吸水率越高石材就越容易形成水斑。
解決方法:
面層泛堿 防止泛堿現象產生的關鍵是如何阻止水進出面層,以預防措施為主。 地面、墻面面層防泛堿措施:
(1) 面層施工前,進行充分浸泡并晾干。
(2) 采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作為粘結材料和嵌縫材料時,摻入一定量的緩凝減水劑或 防水劑。
(3) 施工過程中保證粘貼飽滿、勾縫密實,以減少雨水侵入的可能。
(4) 同一施工面上粘貼面磚及嵌縫材料,配比一定要準確、一致,以防止不同配合比 砂漿干縮率不同而產生裂縫、空鼓,從而引至雨水浸滲。
水景防返堿措施:
(1) 嚴格控制結構質量,避免大量的砂漿找平層;抹灰砂漿可選用低堿水泥,并添加 一定量的減水劑,減少水含量;
(2) 水景石材精確下料,避免局部修補;
(3) 在粘貼前,可在抹灰層上先滿刮一層防水劑,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粘貼劑進行面 層粘貼;粘結層填充飽滿,不留縫隙;勾縫密實飽滿,有條件時可在接縫處施打 密封膠;
(4) 條件允許時可對石材采用滲透性防護劑進行六面防護處理,使其具有防水性能;
(5) 條件允許時可采用干掛施工工藝。
(6) 需設置壓頂石滴水槽,形成有組織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