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嘴上沒毛的小子,能有多大能耐啊。”周靖自己沒想到,進村的第一天并不受村民們待見。
但周靖沒有退縮。他吃住在村,半年未回過一次家,整天和村民們一起“摸爬滾打”,村民們為他的執著所感動,把他當成了“自家人”。
舍虎村有20多年種植半夏的歷史,然而由于規模小、技術落后,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種植的效益并不高。
周靖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種好半夏、賣好半夏,帶動百姓致富。為了掌握半夏種植技術,他到縣中藥辦、科技辦取經,到農牧局尋找半夏良種。為了擴大半夏種植規模,他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爭取到每畝100元的補助,使半夏連片種植面積達到230余畝。
2009年,舍虎村成立了半夏專業合作社,周靖擔任合作社負責人。“成立合作社,抱團闖市場,既能提高效益,也有利于打響品牌。”為此,周靖自掏腰包建立合作社網站擴大影響,吸引了成都、重慶、北京、上海等地的半夏經銷商慕名前來考察,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貴州省農科院、貴州大學、畢節市農科所等也紛紛到舍虎村建立半夏試驗和示范基地。
如今,舍虎村的半夏示范面積已由當初的300多畝擴大到700多畝,村民們把半夏種植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最多的農戶種了12畝。還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的1816戶農戶種植半夏,創造價值千余萬元。
“合作社除提取5%作為發展基金外,95%的利潤都按股分配給了我們。”說起周靖,舍虎村村民們充滿了敬意。2010年12月,周靖高票當選舍虎村村委會主任。
2013年5月,周靖被派到威奢鄉中營村任副書記。履新1個月內,周靖就爭取到支持貧困村飲水項目資金30萬元,縣水利局配套資金50萬元,解決了中營村1533人的飲水困難。同年11月,他又被組織安排到田壩村擔任支部書記,完成了通村水泥路1公里、硬化通組路1.45公里、種植大櫻桃233畝、種植核桃1070畝等惠民項目。
2015年11月,威奢鄉決定發展蠶桑產業500畝,委派周靖到漁塘村牽頭成立蠶桑合作社,并與貴州夜郎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發展桑葚。為把桑葚產業做大,周靖白天在地頭調查,夜里謀劃桑葚科技園規劃、實施方案等等。他先后12次召集村兩委、公司代表、合作社代表、貧困戶代表座談,決定實施“公司+合作社+村兩委+貧困戶”四方聯結機制,由公司負責提供育苗,收購鮮桑葚,合作社負責建設示范基地并指導農戶種植,村委會組織群眾種植和采摘鮮桑葚,優先安排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和保底分紅。
為了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周靖與合作社商議發展林下經濟,實現桑果與馬鈴薯套種300畝,桑果與辣椒套種100畝,桑果與白菜套種100畝,桑果與蓮花白套種100畝,桑果與大豆套種50畝等。“打破常規思路,創造一切有利條件,讓漁塘村的貧困戶在家門口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周靖說。
目前,桑葚基地吸納50余人務工,全鄉1300多戶種植桑葚5000余畝,其中貧困戶429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