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謂月經?
月經指女性從青春期(13—18歲之間)開始至整個生殖年齡中(18—45歲)除妊娠和哺乳期外,生殖器官呈周期性變化。這種變化最明顯的外部表現是每月一次的陰道流血稱月經。
二、何謂月經周期?
指從這次月經來潮到下次月經來潮間隔的天數。成年婦女月經周期平均為28天,在20—40天范圍內也屬正常,但每個女性自己的月經周期應該是比較穩定的。
三、何謂月經初潮?
月經初潮指第一次來月經。月經初潮是女性進入青春期的標志,大多在14歲左右,但早者可早至11—12歲,晚者可遲至17—18歲,這個年齡可因氣候、身體發育、健康狀況和生活條件等種種因素的影響而遲早不一。由于這個年齡時期女性的卵巢功能尚未健全,因此在第一次月經來潮之后可能相隔數月、半年或更長時間才逐漸建立起自己的月經周期,這種現象不屬于病理現象。
四、經期時間、量、包:
一般月經持續時間為3—7天,出血量以第2—3天最多,流出的血量為50—100ml,呈暗紅色,其主要成份為血液,子宮頸粘液,剝脫的子宮內膜。
五、月經來潮時全身與局部的變化:
月經來潮的前幾天或月經期間可出現乳房脹痛、腰酸、小腹發脹及下墜感,有的甚至出現小腹隱痛、疼痛、腹瀉或便秘等。少數人還可有頭痛、疲倦、嗜睡、煩燥、情緒易激動、波動、容易感冒等癥狀,這些癥狀的出現及癥狀的輕重可因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及每個人在每次經前期,月經期間重視衛生保健的程度有關,月經干凈后,以上這些癥狀會自行好轉。
六、閉經:
是指該來月經的時候沒來月經。主要月經期沒有休息好,過度緊張,勞累或受寒,下水、淋雨等。
七、痛經:
指在快來月經之前或在月經期間有劇烈下腹部脹痛,不能正常的學習、生活。主要是精神過度緊張,淋雨、受寒、食有刺激性的食物或個別子宮發育不良和位置不正。
八、注意飲食衛生和休息,適當參加活動:
月經期應吃些容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但要避免食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酸的、冷的、辣的以及酒類)以防止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和腹痛。同時應多喝開水保持大便通暢,并參加一般的勞動和活動,促進盆腔的血液循環,減輕腰酸背痛,下腹墜脹等癥狀,使月經血能暢流。此外,還要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以防止或減輕身體不適癥狀。
九、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冷的刺激能引起子宮及盆腔內血管收縮,引起腹痛或月經過少,甚至突然停經,因此月經期不能淋雨,不能用冷水洗頭、洗腳、洗澡(包括夏天)。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十、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
由于月經周期受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如果強烈的情緒波動可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失常,卵巢分泌的激素發生混亂,從而引起月經過多、過少或停經,使月經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