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喜歡把煮熟的雞蛋撈后置于冷水中冷卻,這種做法很不科學。這是因為雞蛋的蛋殼內有一層保護膜,蛋煮熟后,膜則被破壞,當煮熟的蛋放入冷水中,蛋發生猛烈收縮,蛋白與蛋殼之間就形成一真空空隙,水中的細菌,病毒很容易被負壓吸收到蛋內這層空隙中。那么,怎樣才能剝雞蛋皮又快又不損壞雞蛋呢?
方法一:這是最好的辦法,中央電視臺《家有妙招》欄目推薦的方法
雞蛋都有一個大頭一個小頭,先將雞蛋洗干凈,再將雞蛋大頭部分輕輕磕出一個小坑,然后放入水中煮,這樣,煮熟的雞蛋就會很容易剝得干干凈凈了。(雞蛋大頭一小坑,雞蛋剝皮快得很。)
(注:磕雞蛋別太用力,磕出一小坑就可以了,否則裂口太大,煮的時候蛋白會溢出)
方法二:
如果你在煮蛋時放入少許食鹽, 煮熟的蛋殼就很容易剝掉。
方法三:
將雞蛋放入冷水里浸濕,再放進熱水里煮,蛋殼不會破裂也容易剝下。
下面再提供一種辦法,這種辦法也有很多人使用,不過不是很好,沒有第一種方法好,因為先忙這樣的辦法剝的時候花時間長,不是很容易。
方法四:
煮好雞蛋后馬上放入一加蓋容器如飯盒中,注入冷水,劇烈搖晃容器,至里面雞蛋的蛋殼裂開,這時打開容器,雞蛋殼全部都一剝全掉。
方法五:
1、雞蛋煮熟后,用一個塑料飯盒,里邊加入大概三分之一的水,然后把雞蛋放進去,蓋上蓋子。
2、左右晃動飯盒大概十幾秒鐘。
3、取出雞蛋,雞蛋皮就很容易被剝下來了。
原理:
雞蛋皮之所以不好剝,是因為蛋殼和蛋清之間有一層薄膜緊緊連接。把雞蛋放到裝有水的飯盒里搖晃,會使雞蛋的蛋殼產生裂痕,而水就會沿著蛋殼的裂痕進入蛋殼和蛋清之間,破壞蛋殼和蛋清之間的薄膜,這樣再剝就很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