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重溫青年的光輝事跡,學習楷模的理想信念,并將青年的故事傳播給大眾。2022年7月22日,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同路人”巡講團成員采用分散實踐的方式,前往家鄉所在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紅色社區、博物館等進行理論宣講。本次實踐中,實踐團成員深入一線基層,深入人民群眾,面對面開展小規模、互動式、有特色的宣講活動,充分展示了中國青年的智慧與力量、彰顯了中國青年的風貌與擔當、展現了中國青年的理想與信念、體現了中國青年的傳承與發展。
回望百年故事,展示青年智慧
實踐團成員安栩熠前往萊州市社區廣場進行宣講。首先,安栩熠同學以“提到青年智慧大家會想到什么”、“大家了解青年智慧報國的事跡嗎”等一系列問題與群眾進行互動,從而引起大家的興趣、思考,引出了本次宣講的主題“青年智慧”。聽到問題后,群眾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舉出了“兩彈一星”的事例。于是,安栩熠同學以“兩彈一星”為切入點,深入介紹了“中國青年以其過硬的技術本領、燃燒自我的偉大精神在祖國建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當安栩熠同學向群眾講述“兩彈元勛”錢學森的故事時,在場的一位大爺表示:“我們那個時代真的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無私奉獻的人,將他們的整個青春甚至生命全部奉獻給了黨和人民,正是他們奉獻的智慧撐起了我們的國防、撐起了我們的天。”
安栩熠同學正在向群眾介紹錢學森的故事
走進紅色社區,彰顯青年擔當
實踐團成員劉家豪深入德州市周寨村進行宣講。作為市級文明村鎮,同時又是平原縣脫貧攻堅戰略實施的重點示范村,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周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黨站中,劉家豪同學與鄉親們深入討論,這幾年各地的貧困村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支持紛紛摘帽,重點分析了中國青年在其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舉出了黃文秀同志的事例。
聽到中國青年在脫貧攻堅事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后,鄉親們感嘆:“沒有他們的付出,也許今天的村子依然是坑坑洼洼的!”劉家豪同學說:“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一定會學習前輩的理想信念,繼承和發揚他們不怕吃苦,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彰顯自己的使命和擔當。”
線下理論宣傳,展示青年理想
實踐團成員高敏登上寧武縣3號線公交車進行理論宣講。她用新穎的宣講形式、通俗易懂的講解向乘客講述了英雄劉澤軍的生平事跡。乘客為這個小英雄曾經經歷了那么多不幸而心疼,但又被他在火場中能做出舍生忘死的選擇,為人民服務的姿態,勇于擔當的精神所鼓舞。故事講完后還有一位乘客提到了排雷英雄杜富國的事跡,并為中國青年能做出如此選擇點贊。
當聽到“這里情況我熟,現在用人緊張,我進去了。”的時候,一位乘客問道:“是什么讓他能做出沖入火海這個選擇的?”高敏同學回到道:“因為他們知道,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安慰,也是對百姓最好的守護。再為英雄劉澤軍,獻上誠摯的敬意。同時,真誠祈禱:愿山河無恙。愿天下太平。愿這群一心為民的勇士們,永遠平平安安!”
高敏同學正在宣傳劉澤軍的事跡
理論實踐融合,體現青年傳承
實踐團成員易凌志來到夏明翰故居進行宣講。在夏明翰黨性教育基地前,易凌志同學與基地工作人員就夏明翰的精神與事跡進行了探討和交流,并向大家分享了夏明翰與妻女的訣別詩,“我贈紅珠如贈心,但愿君心似我心。善撫幼女繼吾志,嚴峻考驗不變心。”旅行團到底后,易凌志同學與旅游團一同深入教育基地中進行參觀學習。
在與旅行團一同學習了夏明翰同志的紅色故事和革命精神后,他說到:“以史為鏡,近代中國國運衰微,列強入侵,民族遭難,為了讓歷史不再重演,民族得以復興,當代青年們要居安思危,牢記使命,砥礪前行。以人為鏡,青年們要學習夏明翰的對人民的無私奉獻,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在此,讓我們一起承接先輩遺志,爭做時代新人。”
易凌志同學正在分析心得體會
社會實踐活動尚未結束,我們仍然需要保持高昂的熱情,以最好的自己投入到接下來的理論宣講中,并在實踐中創造更多的價值,取得更大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