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龍頭and鳳尾
老師給我們講作文時說,作文首先看開頭和結尾,往往開頭和結尾就注定了這篇文章分數的高低——若是美妙,高分非你莫屬;若是干癟,那和“一類文“就說拜拜了。
所以眾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為了考場的高分,多費費心思用開頭抓住老師的眼球,豪情萬丈的排比,或涓涓細流的感慨,或引人入迷的設問,或開門見山的表白,總之開頭能與眾不同就好!關于結尾的問題,意想不到、回味無窮、引人深思便是好法寶,但好像眾高分以省略號收尾的多,省略號有什么不好?發人深省,感慨萬千!不過,似乎搞個所謂什么題記、后記之類的“畫龍點睛”之筆更加引人入勝,這年頭,老師就歡喜這啊!
NO.2“豬肚”!
以通常情況而言,文章被分為幾個部分、擬幾個小標題的分都很高。以老師的話來說是“層次分明,條理清楚,思路清晰,結構新穎”。就以其中一篇49分為例:“春之……”“夏之……”“秋之……”“冬之……”雖然沒什么新意可言,但對于N年沒出江湖的“老教師”這算是夠有味的了!總比那一個自然段就拖得老長的文章輕盈許多吧?!
再就是,時時點題,處處點題特重要!舉個例子,本文標題是關于考場作文的,現就關于考場的“豬肚”重要性一說(廢話)。再比如,另一篇49分作文《我讀書,我快樂》就是每個自然段點題:
“我捧著我的書,來到傳說中的‘小橋流水人家’……”
“我捧著我的書,來到詩人的窗前……”
“我捧著我的書,來到清幽和諧的山林……”
…………
真乃經典啊!令老師慨嘆+佩服(無語———)
NO.3“正派”的思想
與學習有關的文章往往受到老師們的大力推崇,為什么?因為這文章時時刻刻和學習相關聯啊!
本次作文是以“快樂”為話題,兩位49分都是寫“讀書快樂”。讀書,快樂嗎?是!快樂!但是我們怎么就沒想到寫關于“讀書”呢?讀書多美好啊,既與文章相聯系了,額外還可以體現出你平時的閱讀量多大呀!時不時引出兩句唐詩宋詞,時不時出現幾句名人名言,時不時落下幾個成語、歇后語,多令人慨嘆!這下可得學聰明一點咯!
反之……舉個例子,我班某一同學的反派思想暴露得明顯無疑:“和許多男孩子一樣,我的快樂很簡單。和大家一起打打游戲我會快樂,撿點小錢我會快樂,偶爾打打鬧鬧我會快樂…………”諸如此,是開頭,作文試卷上老師給打了許多問號和感嘆號,真的難以想象,他如何會這樣寫!其結尾更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老師,大概在您看我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已有所發現,我就是這樣一個樂觀的人!考試一點也不慌張,還來兩點輕松搞笑(其實是一點也不在乎),不過不在乎也并不完全是,考差了不僅會被老師進行口水教育,回家也會吃“竹筍炒肉”外加money被扣。一會考完我就要回家打游戲了!……”所以,這具有嚴重“反派”思想的文章落下了個29分的結局(及格分為30)。試卷發下來后,該同學忿忿不平,大力宣揚他的“反法西斯”思想,當然,大家也對他懷著一種戰士英勇就義了的心情。
不過,這也不得不讓我們承認,考場作文——就是純粹性的循規蹈矩,不得有“反骨”,興許似有“反骨”也不行。思想啊,就得如此束縛:積極向上!更明確一點,不能寫與學習相頂撞,與常規相對立的東西!
NO.4外在形式的重要性以及其他
現在的人都喜歡有別具一格的形式的文章,若是考場作文里多出現一些“病歷書”啊,“說明文”啊,“劇本”啊,“寓言”啊,“童話”啊;想來我們親愛的老師也不會為找不出一篇好作文而愁眉苦臉了。“孩子們以這樣的形式寫作文多好啊。”老師們如此的慨嘆,大概以這樣的方法來贏取高分是勢在必得咯!那么,沒空找找藥箱里的醫藥用品,翻翻醫藥書,或者看看金庸、瓊謠的小說,研究研究劇本,推敲推敲伊索寓言和安徒生童話也算不錯的消遣了。
記得才上初中時有個老師給我說了個考場作文得高分的“好方法”——背高考或中考的滿分作文。剛聽我就嚇了一跳,背作文——我還沒聽說過。有那么多門功課我都沒背完,還有閑情雅致去背人家的作文?!終究我還是作了罷——我是個很懶的人,外加記性不那么好;背課文已是勉強,背作文?不過看過許多高考中考的滿分作文,是好啊!甚至我意識性地覺得我們的兩個“49分”都和這些作文類似。
當然是難以想象的,為什么別人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范圍內就能寫出不同的文章來呢?現在真的有些迷茫了,考場作文,“優勝劣汰”——僅僅是為了一個好成績,我們才會為考場作文去拼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