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西安交通大學“拓界”志愿服務團抵赴云南省紅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建水縣,深入實踐地地開展系列宣講、公益課堂及直播帶貨等活動,以公益支教形式振興鄉村教育,結合新媒體技術賦能支柱產業發展與特色文化傳播,為鄉村振興戰略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教育及經濟發展探索新路徑,提供新建議。
實踐團隊走進崇文同創紫陶文化有限公司及建水紫陶博物館,見證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從手工拉坯到燒制完成的全過程,并以直播形式進行宣傳。調研團隊深入名家工匠的工作間,通過實地考察、面對面訪談等多種方法了解其獨特的無釉磨光、陰刻陽填等技術,領略建水紫陶所蘊含的藝術價值與匠人精神。在調研期間,團隊成員還收到當地少數民族手工匠人的熱情邀請,共同參加熱鬧盛大的火把節,在領略紫陶藝術的同時感受當地的少數民族民俗風情。
此外,實踐團隊抓住建水紫陶產業銷路不廣、受關注度及傳播力度低的尷尬現狀,探索新媒體路徑,通過直播帶貨,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營銷手段相結合,推動紫陶產業轉型升級。團隊成員請教專業主播,學習直播技巧及后臺操作;向專業講解人員詢問背景知識并結合參觀調研所學整理成宣傳資料;通過微信等渠道宣傳預熱;通過視頻號直播講述紫陶魅力。開播僅兩小時觀眾便達四百人次,成交金額達四位數。直播結束后團隊成員幫助打包發貨,所有直播盈利全部用于助力當地手工藝人。
除助力經濟振興與文化傳播,實踐團隊還聚焦教育振興,深入建水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展“知行課堂”志愿服務項目結合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操體驗等形式,讓每一位小朋友深入感受學習的樂趣。團隊以勵志書院“理工藍”與“強基橙”的特色文化為背景,聚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核心要求,策劃了三大核心模塊:趣味理科實驗,在“抽不出的書本”、“立起來的可樂罐”、“無形的空氣炮”以及“自制飛天小火箭”等趣味小實驗中感受科學魅力;鋼琴啟蒙課程,以優雅的旋律與專業的樂理知識為鑰,開啟對藝術的感知之門,在琴鍵上跳躍的音符中找尋自我表達,培養審美能力;羽毛球教學,從快樂、健康、科學體育入手,在揮汗如雨中學會堅持與拼搏,鍛煉不言放棄的頑強品質。
在課堂中,每一位孩子勇敢發言、大膽展示、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激發求知熱情,努力成為既有扎實學識又具備創新精神的新時代少年,以教育之光點亮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路。
同時,團隊前往永楨社區與彝族居民深入交流,開展實地訪談,團隊中回族、白族的隊員,通過問卷調研、訪談交流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建水當地在民族團結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并針對部分問題提出建議。交流會上,隊員們同聽眾面對面訪談,了解建水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以專業的知識、親和的態度、深入淺出的講解為聽眾普及推廣普通話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宣傳民族團結相關政策,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本次實踐深入建水,隊員領略了紫陶的獨特韻味與火把節的熱烈氛圍,見證了傳統手工藝在新媒體賦能下的新生;通過宣講授課,助力鄉村教育振興,加深文化交融。實踐過程不僅讓隊員們領略了建水的多彩文化,更讓大家深刻體會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與緊迫性。“拓界”志愿服務團將繼續秉承初心,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鄉村振興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