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7點,師生們整裝出發,背包里裝著簡單的干糧和水。一路上,嘹亮的紅色歌曲在山間回蕩,年輕的面龐上寫滿堅毅。“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的激昂旋律穿透春日薄霧,伴隨著整齊的步伐,成為春日山野間最動人的風景。歷經5小時跋涉,當隊伍抵達烈士陵園時,學生們雖已疲憊不堪,卻依然挺直脊梁。2022級學生祝嘉璞堅定地說:“36公里確實不輕松,但比起先烈們走過的路,這又算得了什么?”

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師生們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馬定夫烈士的英雄事跡。紀念館內泛黃的抗戰家書、破損的軍帽實物,將1943年馬定夫率部血戰楓子嶺的壯烈場景拉至眼前。隨后,大家懷著崇敬之情,仔細擦拭每一塊烈士墓碑,并在團旗下重溫入團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鏗鏘誓詞在青山間久久回蕩,與80年前“誓死保衛群眾”的吶喊遙相呼應。


“坐車半小時就能到,為何堅持徒步?因為只有用腳步丈量,才能真正體會長征的艱辛。”活動負責老師表示,“紅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書本和口號上,要讓青年學子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成長。”

返程途中,夕陽將師生們的身影拉得很長。雖然疲憊,但每個人的眼神都更加堅定。“這次徒步讓我明白了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一位同學感慨道,“我們會帶著這份精神繼續前行,走好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城鄉建設學院將持續深化“行走的紅色課堂”品牌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式的教育方式,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正如師生們所說:只有不忘“來時路”,才能走好“人生路”。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