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畢業季來臨之際,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們如何在職業選擇中找準方向、突破焦慮、實現自我認知?6月28日,動感地帶芒果卡·動感青春派對走進海南師范大學桂林洋校區,以“成為想成為的人”為主題,邀請動感地帶芒果卡青春伙伴李莎旻子、吳澤林,通過“過去時—現在時—未來時”三維度的成長對談,與現場大學生們展開深入交流,助力青年群體突破自我認知瓶頸,探索人生發展路徑。
從普通大學生到舞臺主角
李莎旻子、吳澤林講述自身成長實錄
不同于常規經驗灌輸,李莎旻子與吳澤林回到“起點”的位置,分享那些不確定、也曾迷茫的個人經歷,為現場學子提供一面映照自我的鏡子。
李莎旻子坦言自己是“焦慮型人格”,入學武漢大學時常因擔心能力不足而自我懷疑。“越想做好,越容易否定自己。”她說,支撐自己走下去的,是“愛”與“熱愛”。
吳澤林則以“多嘗試”作為解法。大學期間他積極參與社團,雖未早早確定方向,卻在不斷試錯中找到了興趣所在。“方向不是預設出來的,而是在行動中逐漸清晰。”
聚焦當下的“熱愛與選擇”
回應青年成長路上的焦慮與困惑
回到當下,兩位嘉賓圍繞“熱愛與選擇”展開分享,回應了青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普遍面臨的身份焦慮與節奏困惑。
吳澤林回憶起自己最初進入綜藝領域的經歷。他坦言,跨界對他來說其實充滿挑戰,起初只是抱著“體驗一些沒有感受過的東西”的心態嘗試,沒想到由此打開了新的可能性。他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在體驗中不斷拓展邊界。
李莎旻子則通過“熱愛真的抵萬難”,鼓勵同學們在喧囂與選擇中尋找“心之所向”,只有真正找到自己熱愛的事物,才能在漫長的道路上“不慌不忙地走下去”。談及音樂,她形容那是一種如愛情般的存在——有了這份情感的注入,人生才有了風雨,也有了陽光,生活因此變得更加立體而鮮活。
“成為誰”不是一種結果
而是一種持續的能力
談及未來,李莎旻子表示即使成名多年,依然在探索如何成為獨具特色的主持人。“成長不是直線,是不斷調整的旅程。”她的話讓學生明白,人生的路上永遠在學習和塑造自我。吳澤林則以“問號”和“感嘆號”比喻未來與當下,鼓勵專注當下,積累成長,享受每一天的經歷。
在青春對談環節,面對“興趣與期待”“迷茫與方向”的提問,兩位嘉賓均以真實經歷回應,引發共鳴。李莎旻子說:“人生需要一個‘置頂項’作為方向,我從小想做主持人,其他選擇都圍繞這個目標展開。制造矛盾和解開矛盾的,都是你自己。”吳澤林則幽默回應:“更努力、享受生活、忘了前兩條。”他認為人生的樂趣,恰在于不確定。
活動尾聲,嘉賓送上青春寄語:吳澤林說,“不定義未來,只愿你們好好感受當下。”李莎旻子笑言,“看到校園里的椰樹,就知道夏天來了,愿你們在四季中都擁有屬于自己的夏天——因為你們離夏天最近。”
有學生在活動后表示,這場對談并沒有提供所謂的“成功捷徑”,反而讓他重新回到內心,思考初心和方向。另一位同學則表示:“我以前總是在別人期待中選方向,但今天我開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屬于我的路徑。”
未來,動感地帶芒果卡·動感青春派對將持續走進更多城市與高校,以青春成長為支點,打造更多面向青年群體的內容場景與學習平臺,陪伴他們一步步“成為想成為的人”。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