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是“以人為本”,教育要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要真正的從心底把學生看作“人”,并且是“發展中的人”,那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傳統的,只關注知識,僅注意書本、教案的“知識本位”的觀念,改革“目中無人”的教學。不能把課堂只當成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應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發展,把課堂變成人性培育的殿堂。
主題:尊重學生個性,主動參與。
本節課引入了競爭機制,首次嘗試采用答題卡與個人評價相結合的表格,就可以得到開展了“挑戰自我,做誠實的自己”數學大擂臺活動,并將之貫穿于整節課中。每做對一道題,就可以相應地給自己加蘋果
細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09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
體會等量代換思想在解題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一倍量等量代換的基礎上解決多倍量的等量代換知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1袋學具。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熱身激趣,構建認知平臺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將進行一場數學擂臺賽,敢迎接挑戰嗎?
師:那我們先來熱身一下,(課件出示)挑戰100分
填空:
1、2個7是( ),2個9是( )。
2、一只小兔重3千克,4只小兔重( )千克。
3、一本筆記本3元,買5本筆記本要用( )元。
師:全班一起齊答,好嗎?我們來看看哪個同學反應最快!
師:真棒!輕松闖過了第一關,為自己的勝利歡呼吧!
師:剛才這些題目太容易了,對你們來說是‘小菜一碟’!老師還不是很佩服你們,如果下面的題目你們都能做出來,那才叫厲害呢!接下來,我們再進行一個“挑戰自我,做誠實的孩子”的比賽。
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張《認真學習收獲多》的答題卡,練習時就把答案寫到相應的題號下面,每做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1個綠蘋果,在綠蘋果的那一欄中寫上數字‘1’記錄下來。
如果暫時做錯了就不要加蘋果了,錯了也沒有關系,老師相信,你肯定能在錯誤中得到正確的解答,同時也證明你是個勇于正視自己錯誤的孩子,這種誠實的品質更加可貴!
另外,哪位同學回答正確的,可得到一個表示勝利的綠蘋果;不但能準確地回答問題,還能說出理由的,可以得到一個表示成功的紅蘋果。這些蘋果雖然只是簡單的圖片,但是它代表你付出的勞動有了收獲,也表示老師和同學們對你的肯定,是用金錢買不的,是非常珍貴的。本來老師應該親自獎勵給你們,但是由于座位的關系,老師沒辦法走到你們的身邊,所以老師要請幾位同學做‘蘋果使者’負責幫老師獎勵同學們。
最后,還可以用這些蘋果來交換老師手中的獎品哦!同學們想要嗎?那就要自己努力爭取啦!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理推導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我們用15元錢就可以買回5本筆記本。在生活中,我們都是用錢到商店去買回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還沒有錢幣的時候怎么辦呢?我們的古人非常聰明,想出了以物換物的方法,我們一起去看看。
2、動手操作
播放課件:1只狗可換2只兔子,1只兔子可換6只小雞。
師:看了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那么,1只狗可以換幾只小雞?
師:1只狗到底可換幾只小雞呢?請同學們打開①號學具袋,親自動手換一換驗證一下,請聽好要求:擺之前要想一想,怎樣擺才能讓其他同學一眼就能看出1只狗換幾只小雞,擺得又快又清楚。換好后就把答案填到答題卡上,開始!
生操作。
師:擺好的同學請把你的作品舉起來給老師看看。
師:這兩位同學有不同的擺法,請你們說說是怎么換的?
師:對比一下,你同意哪一種?為什么?
師:這兩位同學都換對了,但這位同學擺得更清楚,讓人一目了然,真不簡單!老師把這個大紅蘋果獎給他!
展示到黑板上,做對的同學,請給自己加上一個綠蘋果吧!
師:我們一塊來看看代換的過程。(播放課件)
3、總結方法,揭示課題
師:在這道題中,狗和小雞有直接的關系嗎?
邊小結邊板書:狗和小雞沒有直接關系,而狗和兔子有直接關系、小雞也和兔子有關系,因此我們在交換時,必須借助小兔這個‘中間量’來進行交換,先把兔子換成小雞,也就知道一只狗可以換幾只小雞了。
板書:
師:像這樣,一個量用和它相等的量來代換的數學思想方法,叫做“等量代換”。
板書課題。
師:讀一遍課題,你認為“等量代換”是什么意思呢?
生發言。
師:像剛才1只兔子等于6只小雞,所以可以用6小雞來代換1只兔子。
師:同學們能不能清楚地把代換的過程說一說呢,請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
(出示課件)提問。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把這個學具板放到課桌底下,比一比哪一組的動作又快又安靜!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并使用了“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方法。我們也體驗過了,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西瓜代換蘋果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把答案填在表格里。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師:你很善于思考問題,請你到這里來,演示給同學看。獎給他一個紅蘋果,大家掌聲祝賀!
引導學生直接操作課件。
師:做對的同學請給自己加一個綠蘋果!
師:做錯的同學,誰能勇敢地說一說,你剛才錯誤的答案是什么,原來是怎么想的?
生發言。
師:現在你明白了嗎?(明白)
師:雖然這位同學做錯了,但是他使我們知道了這道題的解題方法,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而且他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這是最難能可貴的,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佩服你!繼續看下一題。
2、課件播放:智慧樹下來比賽,知識多又多。
(1)書中的學問:文具代換;
師:獨立思考后,把答案寫到答題卡上。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師:這道題的‘中間量’是什么?關鍵是把( )換成( )。
師:真了不起,說得很清楚,真像個小老師。做對的同學,趕快給自己加上一個綠蘋果吧!
(2)體重大比拼:P109“做一做”;
師:獨立完成,寫好之后請舉手提示老師。
師:誰來說說你答案是多少?
師:這道題的中間量是什么?關鍵是關鍵是把( )換成( )。
師:同學們的戰利品還真不少,接下來的題目有點難,如果做對了,就可以加兩個綠蘋果,同學們對自己有信心嗎?
(3)數學與符號:P111:△+□=24
△=□+□+□
△=?
□=?
師:獨立思考,把答案寫到答題卡上。
師板書:△= □=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生答師板書。
(做錯了讓學生自己檢驗,小組討論,認為對了再舉手。)
提示:這兩個算式中有兩種不同的圖形,能不能想辦法代換成同一種圖形呢?代換成什么?
師:同學們的腦子真靈活又愛思考,老師真喜歡你們!
師:這道題的“中間量”是什么?關鍵是把( )換成( )?
師:做對的同學給自己加上一個綠蘋果吧!
四、活動總結,兌換獎品。
1、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等量代換)
“等量代換”是什么意思?像道題是怎么代換的呢?
生發言。
2、師:同學們,我們的擂臺比賽結束了,我們也做了一份特殊的作業,有些同學能誠實地給自己加分,真令老師佩服!請同學們也反思一下自己,即使你沒能全部做對,但如果是誠實的,你就可以在答題卡的大拇指上驕傲地寫上“誠實”兩個字,然后高高興興地統計自己一共得了多少個紅蘋果,多少個綠蘋果。
課件出示:2個綠蘋果=1個紅蘋果,3個紅蘋果=1個福娃
師:對照你獲得的蘋果數量,你想換成什么?可以怎么換?
師:有沒有不夠換的?沒關系,只要你說對了換的辦法就可以得到福娃卡片。
學生自由發言進行交換。
評析:
等量代換是數學中的一種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數思想方法的基礎,它的理論比較抽象,學生只有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才能體會這種思想方法。
本節課主要是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根據己知條件尋找事物間的聯系,探索事物中隱含的數量關系,從中發現規律,獲得結論,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思想,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比較,實現知識的遷移過程。
分析以上教學片斷,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創設故事情境,引疑激趣。
由遠古時期人們“以物換物”的生活場景引入,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既形象又具體,既有趣又奇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觀看動畫的同時很自然地進入了觀察、發現的階段。同時,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內容生活化,體現了數學問題源于生活的新理念。再通過想一想,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等學習活動,使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等量代換要通過“中間量”來進行代換這一解題方法。
二、尊重學生個性,主動參與。
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引入了競爭機制,開展了“挑戰自我,做誠實的自己”數學大擂臺活動,并將之貫穿于整節課中。首次嘗試采用答題卡與個人評價相結合的表格,每做對一道題,就可以得到1個表示勝利的綠蘋果;回答正確的,也可得到一個綠蘋果,不但能準確地回答問題,還能說出理由的,可以得到一個表示成功的紅蘋果。如果暫時做錯了也沒有關系,鼓勵學生在錯誤中得到正確的解答,而且培養勇于正視自己錯誤的可貴品質,對學生進行一次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既做到了關注全體學生,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理念。又再結合各項活動的評價結果,巧妙地運用了本節課所學的等量代換的數學知識,進行代換紅、綠蘋果或福娃圖片,充分利用課學的生成資源進行教學,也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
「標簽: 案例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