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自202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二班邵樂樂同學#
為了更好的傳承和宣揚紅色精神,增加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加深大學生對安徽地方歷史文化的了解和學習。2022年7月20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2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二班的邵樂樂同學走進了安徽省合肥市的渡江戰役紀念館,開展以“探訪紅色圣地,傳承中華精神”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在西起江西湖口、東至江蘇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一舉摧毀國民黨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占領國民黨政府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終結。毛澤東在香山雙清別墅得知喜訊心潮起伏,欣然命筆寫下著名詩篇《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其中一句“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不僅蘊含著“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深刻道理,更是對“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渡江精神的高度褒揚。安徽是渡江精神的主要孕育和鍛造之地。人民解放軍橫渡千里江面,皖江就占八百余里。位于合肥市包河區的渡江戰役紀念館,用956件文物全景式描繪了四百萬軍民奮勇向前的壯闊場景,謳歌了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透過這些文物,我們依然可以感受人民解放軍當年那種銳不可當的氣勢。
今天我來參觀合肥渡江戰役紀念館時聯想到歷史書上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滾滾長江,因渡江戰役勾連起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渡江戰役勝利70多年,安徽人民始終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讓“堅定信念、革命到底,軍民團結、奮勇爭先,攻堅克難、勇于犧牲”的渡江精神在江淮大地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渡江戰役中,上百萬民工與部隊協同奮戰,籌集糧草、開渠灌水、掘堤引渡、運送彈藥、搶救傷員,掀起規模宏大的群眾性支前熱潮。2020年夏天,罕見的強降雨造成皖贛湘鄂四省多地不同程度受災。面對洶涌的洪水,廣大黨員干部、解放軍官兵、民兵、消防救援人員和人民群眾肩并肩、手牽手、心連心,筑起一道道鋼鐵長堤,無數志愿者和老百姓則頂風冒雨為他們送來香噴噴的水餃和熱乎乎的雞蛋。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渡江精神是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渡江精神必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閃動更加耀眼的光芒。
我從館中出來,陽光依舊,樹木依舊,人群依舊。但是此時我們的心里,更多的是震撼感悟,是雄心壯志!雖然我們身處和平年代,但作為新時代新青年,渡江戰役精神對于我們當代人具有更加重要的教育啟示,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先烈們為理想而不懈奮斗的堅韌和執著并將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