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黃河流域生態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為了了解近些年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青島農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實踐團隊成員與7月13日至7月20日在東營市利津縣黃河大壩開展了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為主題的三下鄉活動。成員走進家鄉利津的黃河生態公園,通過切身感受黃河生態文明建設,深入了解黃河流域生態建設的重要性。
本次三下鄉團隊調研的主題是“黃河生態建設”,團隊成員通過走進家鄉的黃河流域,感受黃河生態建設。家鄉所蘊含的黃河文化底蘊給團隊成員提供了一個認識家鄉探索黃河生態資源的好機會。本次調研活動的特色在于家鄉作為一個特殊的調研地點,既能通過黃河流域的探訪中感受黃河文化氣息,又能加深團隊成員對家鄉的認識,從而有機會做到一己之力回饋家鄉。
團隊成員從網上查閱資料,了解到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國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中心,整編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數據源的地表過程觀測與指標反演,歷史數據資料,聯合國家農業科學數據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科學數據中心、國家氣象科學數據中心,開展黃河流域“三生”(生態-生產-生活)協同發展研究,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專題庫,為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撐具有重要意義。
圖為實踐成員所拍攝的黃河大橋。
圖為黃河大壩
通過本次三下鄉調研活動,團隊成員收獲頗豐。同學們了解到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黃河寧,天下安”,身為炎黃子孫必須要為我們的母親做些什么。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和生態建設,發揮文化的導向作用,轉變發展理念和經濟發展方式,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類的母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