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母親河”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身為華夏兒女的我們為保護生態環境的堅定信念。堅持從身邊小事做起,植綠護綠,保護水土,防止污染,倡導和樹立綠色文明意識、生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為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團隊成員來到鄭州黃河國家濕地公園,調研附近及其周邊地區的黃河環境和水質。
經過調查尋訪我們知道了:黃河的斷流是從1972年開始的,至今已有34年了。黃河斷流是年年都有,甚至在1995年,黃河斷流天數高達121天,斷流河段長達700千米。黃河斷流產生嚴重的生態危機,中國西北地區的羅布溝終于在本世紀70年代干涸了。隨著經濟發展,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比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多了一倍,達44億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斷發生。黃河上游的絕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幾乎所有支流水質長年處于劣五類狀態,支流變成了“排污河”。
同時經過團隊成員調查和搜集資料以及結合實際情況分析得出了幾個黃河斷流的原因:(一)黃河流域地處半干旱半濕潤地區,降雨量不多,水資源本來就不豐富;(二)隨著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黃河水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三)用水浪費,水資源利用率很低。黃河流域工農業生產中普遍存在著嚴重的用水浪費現象。比如黃河流域的許多農田灌溉方式非常落后,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大部分的水都蒸發、滲漏了。
經過以上的調查研究分析,我們知道了“母親河”正在逐漸憔悴,正遭受著嚴重的環境的污染,這也直接的影響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健康和成長,使得千千萬萬的黃河流域的同胞經受到折磨。
我們呼吁,全民行動起來,提高人們自身保護黃河,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身邊小事做起,如平時不亂丟垃圾,讓我們的“母親河”受污染的狀況逐漸好轉,盡早恢復過去的生機與活力,滋養我們的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