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濱州河務局專訪
文:王杰辰
2022年8月2日,山東科技大學"精益求精"能源護河團隊前來濱州黃河河務局進行實地采訪調研。本次活動由社會實踐團隊濱州分隊負責,團隊成員由朱安琪、王杰辰、張鵬、吳曉瞳、陳東祺、石建龍、孫浩、陳楊楊組成。
本次實踐,我們將主要了解學習濱州河務局的職責及主要業務、本年度濱州黃河河務局的主要工作安排、濱州黃河河務局近幾年的變化以及濱州治理黃河的成果等方面。
為順利完成本次實踐,團隊成員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并早已做好分工、保證良好的溝通。其中,石建龍、陳楊楊、孫浩、陳東祺主要負責了本次實踐的線上準備工作,為團隊搜集了河務局的相關資料,并聯系了河務局的相關工作人員。朱安琪、王杰辰、張鵬、吳曉瞳四位成員則承擔了實地調研工作。其中,朱安琪
與王杰辰負責完成本次專訪的問題設置、采訪與記錄,張鵬、吳曉瞳則完成了本次采訪的攝像與協助記錄等工作。
通過調研,團隊了解到濱州市黃河河務局的主要職能是負責轄區內黃河河務的行政主管業務;濱州市黃河防汛日常工作;濱州市黃河水量統一調度和監督管理;濱州黃河河道、堤防、險工、控導、涵閘等水利工程的管理、保護等。
之后經過河務局工作人員的介紹,團隊成員了解到濱州市黃河河務局在今年內的主要工作包括繼續整理挖掘黃河水文化遺產,全面啟動黃河水文化遺產保護行動;要高度重視黃河水文化研究工作,廣泛開展課題調研和論文研討,結集出版《濱州黃河水文化研究文集》;要繼續組織“濱州黃河有為大講堂”,聘請黃河文史專家授課;要突出單位特色,加強黃河工程文化景區建設維護,籌建“山東打漁張灌區水閘工程博物館”;要啟動“一書一歌兩精神”,努力提高黃河水文化的軟實力,做實做細基礎工作,充分利用好多種宣傳媒體平臺,積極營造濱州黃河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通過訪談,我們發現治理黃河仍是任重而道遠。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正穩步落地落實。濱州市黃河河務局的努力也已碩果累累。接棒“四環五海”,黃河已成為推進富強濱州高質量發展的代名詞。建設濱州黃河綠色生態廊道,打造黃河流域生態明珠城市……
團隊總結學習到,今后,濱州市黃河河務局將繼續以需求應用為導向,加快拓寬無人機的應用范圍,為濱州治黃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技術力量。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也要繼承河務局工作人員不怕苦、不怕累的寶貴精神,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在我們各自的專業領域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執筆“黃河文章”,寫就生態文明。并不是只有黃河河務局一個部門在孤軍奮戰。近年來,濱州市聚力打造“結構優、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多彩景觀廊道,先后啟動黃河大道彩葉林帶建設、黃河下游生態廊道建設,800余株紅葉李、北美海棠移植黃河岸,投資200余萬元對黃河清風園進行系統提升,布局建設“明月園口袋公園”,全面為黃河工程“提綠增色”,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濱州樣板”。
這次的實地調研讓團隊認識到濱州黃河河務局在防御秋汛洪水中,始終把確保黃河安瀾、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發揚偉大抗洪精神,團結一致,頑強拼搏,構筑起抗洪的堅強堡壘。團隊成員通過這次調研深刻意識到作為青少年應積極保護黃河的生態環境,爭當保護黃河的宣傳使者。通過本次向濱州黃河河務局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渠道、提高了社會化能力,加強了對黃河治理的理解,響應了習書記治理黃河的號召。
攝影:吳曉瞳,朱安琪
校隊: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