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俊杰(隊長)
指導教師:李勝男
團隊:社會主義青年團淮北分團
團隊成員:周俊杰(隊長),徐基慶,吳永康,張恒,周洲。
實踐時間:2022年8月6日 - 8月9日
實踐地點:江蘇省南京市
一、實踐背景及目的
背景:以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改革開放以來,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和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解放思想大旗,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譜寫出輝煌壯麗的時代篇章。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實現由基本溫飽向總體小康和全面建成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創造南京城市發展史上最好最快的黃金時期,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質量推進“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上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南京文化自信不斷增強、文化建設成果豐碩、文化發展繁榮興盛的十年。 南京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全市文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續提升文化軟實力,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南京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文化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
為了解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最新成果,淮北師范大學計科院5名學子組成“社會主義青年團淮北分團”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指導老師李勝男的指導下,前往江蘇省南京市進行為期4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目的:實踐團隊通過實地走訪、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南京市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以來發展的現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主線,從紅色文化、經濟發展、精神面貌三方面入手,深入考察南京市改革開放和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同時,團隊成員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吸取經驗,提升自己,為未來加入建設祖國的大家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二、實踐過程
1.實踐前期準備
在收到學院通知后,團隊成員自發組成五人小組,在會面后對實踐內容進行了初步探討,大家暢所欲言、發散思維,積極參與討論,每個人都盡自己所能提供建議。經過約一周的探討與整理,團隊成員最終擬定了調研的具體路線和時間地點,并考慮到諸多意外因素,提出解決辦法和備用方案,充分做好調研計劃。
在擬定好實踐方案后,由組長進行分工,團隊每個人各自撰寫相應部分,并最終由組長進行完善整理,提交團隊申報書。
2.實踐進行中
2022年8月6日,團隊成員先對實踐地進行了踩點,確定了最優的路線和周圍的交通情況,并且和住宿賓館的幾位服務生進行了友好親切的交流,詢問了當地的發展情況并且上網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以期能準確地了解南京的現狀。
8月7日-9日,團隊成員集中南京市區進行活動。
(1)參觀南京博物院,感受歷史的變遷。
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中,團隊成員就對南京博物院進行了相關搜索與了解,同時預約了參觀。在實踐活動中,本實踐團成員通過南京發達的地鐵網,幾經換乘抵達了南京博物院。于8月7日首先尋訪了南京博物院。
圖為實踐團隊于南京博物院拍攝的明故宮模型。
在去博物院之前團隊成員對它也小小的了解了一番,現今以博物院命名的單位只有兩家,一家是故宮博物院,還有一家就是我們南京博物院了。經ニ期擴建以后的南博形成“一院六館”的格局,即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
術館、非遺館、民國館。
懷著對歷史的敬仰,對文物的欣賞,團隊成員仔細的參觀了“六館”。其中團隊成員對歷史館和民國館的感觸最深,走在其中仿佛時光倒流重回歷史一般。看到出土的文物;著到古人用的瓦罐;著到古代妃子用的金飾;看到先人們智慧的結晶,成員們深深地陶酔其中,被其吸引。
圖為實踐團隊于南京博物院拍攝的瓦罐墻。
看著看著,團隊成員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敬限之情油然而生。團隊成員在不知不覺中放慢了腳步,用心去細細地觀賞每一件工藝品。這些文物之寶代表了我國文化歷史的最高水平,讓人不禁贊嘆到這么精美的藝術珍品就連有著高科技的現代人都未必能做的那樣惟妙惟肖,更何況當時的設備是過么簡陋,而古人卻用它們的雙手的簡陋的工具做出了稀世珍寶,古人的智慧實在是實在讓人敬很不已啊!看著看著,成員們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敬傾之情油然而生,大家在不知不覺中放慢了腳步,用心去細細地觀賞毎一件エ藝品。時光在飛快地流逝,但團隊成員卻渾然不覺,當大家參觀過所有的古物后深吸一ロ氣,不由自主地贊嘆道:“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可真了不起,憑著自己的雙手制造出了這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工藝品!
(2)尋訪雨花臺,牢記歷史,不忘使命
雨花臺,位于南京城聚寶門(今中華門)以南,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達10萬之多。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雨花臺烈士陵園,這是新中國后建成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圣地。
1988年1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列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現為首批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和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以及江蘇省首批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
團隊成員于8月8日參觀雨花臺教育基地。
圖為團隊成員在雨花臺教育基地合照。
進入風景區,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革命烈士的雕像。在烈士們的注視下,團隊成員感受到了先輩們的無私奉獻,拋頭顱灑熱血只為了一個更美好的新中國的精神,共同表達了對無比忠誠和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的無限緬懷。
在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逐漸的了解到: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后,把雨花臺變為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鄧中夏、惲代英、羅登閑等無數年輕、優秀的中華兒女在雨花臺被殺害。自1927年至1949年,約有10萬革命烈士殉難于此。
在烈士紀念館,我們了解了革命烈士的先進事跡,并觀看了館內陳列的烈士遺物、珍貴圖片和文獻資料,深受震撼。這些偉大的革命先烈們,是那么的年輕,有很多都是20左右歲,風華正茂,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卻能夠義無反顧、英勇前行。奉獻自己的生命,他(她)們在就義時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危,而是恪守共產黨人的氣節,一心為國家和民族的前途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了紀念館,成員們始終步履蹣跚,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然而先輩他們稚嫩卻又充滿堅毅的神情,一直烙印在我們的心底,久久不能忘懷。
總的來說,這次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的參觀活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同學們受到革命先烈的先進精神的感染,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差距,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外,參觀的同時,同學們能將黨校課程中課本上的知識與參觀見聞相結合,使自己對我黨的性質、宗旨有了一個深入的、客觀、全面的了解。
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我們要用先烈的精神激勵自己,鞭策自己,努力提高思想覺悟和政治素質,一切從我做起,腳踏實地,努力提高自我,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
(3)游逛秦淮河,體驗新時代的新氣象。
金陵就是南京,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因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堪稱"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對于這樣的名河是一定要看看的,所以團隊成員于8月9日選擇到此地游覽調研
圖為實踐團隊于秦淮河拍攝的照片
照壁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特有的部分,在風水上講究"前有照,后有靠"的藏風聚氣作用,同時照壁還起著裝飾和遮蔽的作用,避免一沖到底。秦淮河上雙龍戲珠大照壁建于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其高大雄偉,全長110米,高10米,是中國照壁之最,有"天下第一壁"之稱。110米代表南京母親河秦淮河全長110公里,10米表示流經夫子廟內秦淮河段全長10公里。
“十里秦淮、六朝金粉”,十里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據說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元宵節時在秦淮河上燃放萬盞小燈,秦淮兩岸華燈燦爛、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如今,秦淮河兩岸歡歌笑語,處處呈現出一派祥和的盛世景象。團隊成員切實感受到了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感到深深的自豪。
三、實踐團隊調研結果和感悟
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江蘇省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截至2020年,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02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868.2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942.34萬人,城鎮人口818.89萬人,城鎮化率86.9%。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6355.32億元。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國務院規劃定位的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城市 和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西街遺址的發掘將南京建城史追溯到3100年前的西周時期。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之稱,明清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 。截至2020年,南京有各類高等院校68所,其中雙一流高校13所、111計劃高校10所,211高校8所、兩院院士81人,均僅次于北京上海;全球科研城市20強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8、中國第3。
2020年8月,聯合國人居署發布亞洲城市百強名單,南京位列亞洲第11,中國大陸第5。
社會實踐的過程并非一帆順利,實踐行程變動、團隊溝通、人員聯系、炎熱天氣……無畏苦難,負重前行,我們沒有因此放棄前進的步伐,團隊成員頂著酷暑,奔走于南京的大街小巷,在南京博物院觸摸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滄海桑田的歷史脈絡,在雨花臺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前輩的付出與奉獻,在秦淮河感受時代的發展和現在的繁榮富強。
團隊成員一致相信,在改革開放的思想指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下,未來的南京一定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未來的中國也會更加繁榮富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