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一團隊投稿#
團隊介紹
此團隊是由淮北師范大學2021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二班的五名學生組成。
2022年6月28日,為尋訪紅色記憶,重溫小崗精神,團隊來到了鳳陽小崗村。小崗村隸屬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溪河鎮,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位于鳳陽縣城東南約28公里,京滬鐵路、G36寧洛高速、國道G345依村而過,距寧洛高速小崗村出口僅15公里。1955年成立互助組時,因地處崗地,起名“小崗互助組”,“小崗”由此得名,目前小崗村域面積2.25萬畝,戶籍人口920戶、4397人,已全部實現3個片區集中居住。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立下生死狀,以“托孤”的方式,冒險在“分田到戶”契約書上按下鮮紅手印,實施了農業“大包干”,從而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小崗村因此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 小崗村也是一塊政治高地,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親臨小崗視察。特別是2016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對全國“三農”工作提出“三個堅定不移”總要求。同時指出:“當年貼著身家性命干的事,變成中國改革的一聲驚雷,成為中國改革的標志”,進一步確立了小崗村作為中國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和中國改革標志的歷史地位,在小崗村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在小崗村,我們先后參觀了大包干和沈浩同志紀念館。進入大包干紀念館,團隊成員首先看到的是當年按有18個村民紅手印的“包產到戶”生死契約的放大版。接著,團隊成員依次參觀了大包干紀念館的“溯源、抉擇、貢獻、巨變、展望、關愛”六個展區。展館內保存了大量關于“大包干”的圖片、文字和當年大包干農民用過的部分農具等實物。團隊成員認真觀看反映小崗村“大包干”進程的珍貴圖片,感受了當年小崗村“大包干”從醞釀、發生到發展的整個歷史進程,深刻感受了40多年來小崗村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被“大包干”所體現的敢為人先的精神深深折服。在一幅幅實物、圖片及影像資料面前,目睹當年大包干從醞釀到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聆聽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跡,親眼感受小崗村發展的巨大變化,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雖然以前從電視報紙網絡上了解過大包干和沈浩事跡,但這次近距離實地耳濡目染,內心得到了更深的觸動……
參觀學習后,團隊成員紛紛表示要弘揚沈浩同志勇于奉獻的精神和敢闖、敢試、敢擔當的小崗精神。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我國今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