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三下鄉小組在木栗園村家玥鄉村圖書館的合影
木栗園村位于恩施市的東南方向,是雙河鎮下的一個最偏遠的村落。村里總人數有1805個,一共553戶,其中脫貧戶有279戶,在習近平領導下的全面脫貧攻堅的工作下,村子現已實現全面脫貧。在鄉村教育方面,木栗園村小學的教學配套設施雖有改善和提升,但由于生源不夠,木栗園村小學只保留了三到六年級。村中的學生總數為29人,一半以上為留守兒童,部分適齡兒童只能到集鎮上或者鄰村的河溪小學就讀。

圖為木栗園小學的學生
2022年初,湖北大學學子陳星第一次來到木栗園村做圖書館的志愿者,經過她半個月在圖書館觀察和了解,村里的學校資源設備的不完善,導致孩子們能夠接觸的課外書籍十分有限。村民譚家玥萌生了一個想法,他將自己從小生活到大的老宅改造成了一個鄉村圖書館。在采訪中他談到圖書館的建設,感慨萬分,因為這座圖書館的原身凝聚了父母畢生的心血,承載了太多他們一家人的故事。鄉村圖書館建成后,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志愿者源源不斷地加入進來,為鄉村圖書館的建設帶來了新生力量。時隔半年,湖北大學學子帶領同學組成三下鄉隊伍再次來到木栗園村做調研實踐。

調研小組與各地圖書館志愿者一起參與圖書館附近道路的鋪建

圖為調研小組成員杜之豪采訪當地村民
7月25日至7月26日,調研小組通過兩日的在村民的走訪,得知了木栗園村建設壁掛公路的艱辛、優秀村干部廖書記的精神、村民對這片村莊的熱愛以及他們對鄉村圖書館建設的大力支持。早在30年前木栗園村還是一個山路閉塞的小村莊,村民出去交公糧或上雙河鎮辦

圖為廖德仁老先生為調研小組展示打蓮香
事都要肩挑背駝,翻越兩座大山,在陡峭的山坡上下來來回回。在與村民廖爺爺交談的過程中,他回憶起過去的木栗園村,很感謝當今的時代讓他們有了更便利的生活,也讓子孫后代走出去的路途變得更容易。后再次走訪老爺爺家得知,廖爺爺本名廖德仁,是村里德高望重的民間藝術家,從事土家族的民俗藝術打蓮湘、打耍及唱民歌已有近70年,至今他已近耄耋之年。志愿者和當地村民的交流是不同地區文化的交融與碰撞,正是借助鄉村圖書館這個平臺。今天家玥的鄉村圖書館也吸引了一部分城市的孩子將其作為暑期研學的基地,城鄉文化的融合在鄉村圖書館的平臺下將會發揮它更大的作用。

圖為家玥鄉村圖書館慕名而來的志愿者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農村發展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要求、新理念,也是破除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全社會共同進步與發展的必由之路,如何讓鄉村和城市進行連結?如何振興鄉村?如今,家玥的鄉村圖書館給當下中國鄉村發展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因為鄉村振興在于文化振興,文化振興必須從鄉村的教育、鄉村的村落文化、民俗文化抓起。扣好每一粒紐扣,走好每一步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致富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湖北大學三下鄉小組在木栗園鄉村圖書館舉辦繪畫-詩歌體驗活動
鄉村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廣大鄉村中的重要服務站點,有責任也有義務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建設事業當中。就其職能與發展現狀而言,鄉村圖書館需要主動承擔起知識服務與社會教育這兩大重任,在與鄉村群眾需求充分對接的前提下,通過資源與服務的有效供給,逐步實現文化助力鄉村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