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基層訪談,了解教育差異
12月17日,“隱入煙塵”實踐隊來到泰安市角峪鎮角西村村委會,村委會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實踐隊員,并對實踐隊員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實踐隊員就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的相關政策進行訪談,工作人員告訴實踐隊員:“角西村對于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還較欠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我們村正在完善培育規劃,加強培育方法和培育內容的完善,讓每家農戶都能趕上政策紅利,都能接受新型農民教育。”工作人員又帶領實踐隊員參觀了農村田地,如今正處在農閑季節,大部分農戶都在家里,加上疫情的影響,田野上基本看不到農民的影子。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發現,角西村田地的規劃并不合理,且每家每戶的田地面積都較小,農民的素質較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圖為實踐隊員與村委會工作人員進行交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賈志浩 供圖
吸引人才返鄉,助力農民教育
訪談結束后,實踐隊員聯系工作人員挑選了幾名農民代表進行問卷調查,有的農戶表示自己之前從未聽說過“新型職業農民”這一名詞,有的農戶則受過系統的職業教育,其中年紀較小的農戶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的了解居多,年紀大的農戶了解程度較低。問卷結果顯示,角西村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的普及性還不夠,教育效果有待加強。實踐隊員了解到,角峪鎮正以鄉情為紐帶,巧打“鄉土”牌,廣泛聯系回引從本土走出去的務工經商人員、機關企事業退休干部、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人才,通過回村任職、投資發展產業、創辦家庭農場等形式,支持家鄉建設。線上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強化宣傳引導,展示全鎮發展前景,線下通過開展座談會、茶話會等形式,了解在外人才意愿,積極進行人才回引,今年以來共回引人才26人,其中回村任職4人。人才返鄉對角峪鎮的農民職業教育有很大幫助,將新鮮血液注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來,有利于提高角峪鎮農業發展的創新性與規范性。在農村人口老齡化、青壯年勞動力數量不斷減少的前提下,通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能夠帶動產業興旺,優化鄉村風氣,形成景美、民富的新農村風貌。

圖為實踐隊員指導農民填寫調查問卷。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賈志浩 供圖
走入草莓大棚,實地交流考察
接著,實踐隊員來到角峪鎮牛角村草莓大棚進行實地考察,農戶佟傳香帶領實踐隊員了解了草莓大棚基本情況。佟傳香說,今年是他們一家從事草莓種植的第10年。他們以家庭為單位,承包了3個大棚,共種植近3畝草莓。據佟傳香介紹,草莓通常在7月開始育苗,經過近6個月的精心培育,第一批草莓在12月成熟上市,一直到次年的5月底最后一批草莓成熟,整年的草莓種植才算“落下帷幕”。每個大棚每年需要投入3.5萬元的資金,用于場地租賃、材料購買、育秧施肥和雇傭短期工等。

圖為實踐隊員與農戶進行交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賈志浩 供圖
在交流中實踐隊員了解到,佟傳香并未受過新型職業農民的專業教育培訓,草莓管理的專業化較為欠缺,這種現象在角峪鎮普遍存在,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普及程度還不夠,各地區農民職業教育發展程度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僅在經濟水平較高的農村地區開展。牛角村支部書記佟傳軍告訴實踐隊員:“目前我們村正積極組織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需要不同部門共同參與,我們村的草莓大棚是我們村的特色農業,通過新型職業農民教育進一步做好草莓大棚產業,使草莓大棚產業更加規范化。”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鼓勵農民、重視農民、培育一支新型職業農民是重中之重。雖然目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還存在諸多問 題,但是通過內外合力、切合實際、綜合性的培養方式,假以時日,新型職業農民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中熠熠生輝。
中國青年網日照12月17日電(通訊員 賈志浩)鄉村振興是“中國夢”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新時代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是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能否實現的關鍵。為深入了解基層農村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水平差異,明確下一步教育方向,幫助制定更加高效實用的教育政策,12月17日,曲阜師范大學“隱入煙塵”實踐隊來到泰安市岱岳區角峪鎮展開實地調研,在與村委會工作人員以及農戶的交流中了解當地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情況。
走入基層訪談,了解教育差異
12月17日,“隱入煙塵”實踐隊來到泰安市角峪鎮角西村村委會,村委會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實踐隊員,并對實踐隊員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實踐隊員就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的相關政策進行訪談,工作人員告訴實踐隊員:“角西村對于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還較欠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我們村正在完善培育規劃,加強培育方法和培育內容的完善,讓每家農戶都能趕上政策紅利,都能接受新型農民教育。”工作人員又帶領實踐隊員參觀了農村田地,如今正處在農閑季節,大部分農戶都在家里,加上疫情的影響,田野上基本看不到農民的影子。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發現,角西村田地的規劃并不合理,且每家每戶的田地面積都較小,農民的素質較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圖為實踐隊員與村委會工作人員進行交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賈志浩 供圖
吸引人才返鄉,助力農民教育
訪談結束后,實踐隊員聯系工作人員挑選了幾名農民代表進行問卷調查,有的農戶表示自己之前從未聽說過“新型職業農民”這一名詞,有的農戶則受過系統的職業教育,其中年紀較小的農戶對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的了解居多,年紀大的農戶了解程度較低。問卷結果顯示,角西村新型職業農民教育的普及性還不夠,教育效果有待加強。實踐隊員了解到,角峪鎮正以鄉情為紐帶,巧打“鄉土”牌,廣泛聯系回引從本土走出去的務工經商人員、機關企事業退休干部、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人才,通過回村任職、投資發展產業、創辦家庭農場等形式,支持家鄉建設。線上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強化宣傳引導,展示全鎮發展前景,線下通過開展座談會、茶話會等形式,了解在外人才意愿,積極進行人才回引,今年以來共回引人才26人,其中回村任職4人。人才返鄉對角峪鎮的農民職業教育有很大幫助,將新鮮血液注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來,有利于提高角峪鎮農業發展的創新性與規范性。在農村人口老齡化、青壯年勞動力數量不斷減少的前提下,通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能夠帶動產業興旺,優化鄉村風氣,形成景美、民富的新農村風貌。

圖為實踐隊員指導農民填寫調查問卷。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賈志浩 供圖
走入草莓大棚,實地交流考察
接著,實踐隊員來到角峪鎮牛角村草莓大棚進行實地考察,農戶佟傳香帶領實踐隊員了解了草莓大棚基本情況。佟傳香說,今年是他們一家從事草莓種植的第10年。他們以家庭為單位,承包了3個大棚,共種植近3畝草莓。據佟傳香介紹,草莓通常在7月開始育苗,經過近6個月的精心培育,第一批草莓在12月成熟上市,一直到次年的5月底最后一批草莓成熟,整年的草莓種植才算“落下帷幕”。每個大棚每年需要投入3.5萬元的資金,用于場地租賃、材料購買、育秧施肥和雇傭短期工等。

圖為實踐隊員與農戶進行交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賈志浩 供圖
在交流中實踐隊員了解到,佟傳香并未受過新型職業農民的專業教育培訓,草莓管理的專業化較為欠缺,這種現象在角峪鎮普遍存在,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普及程度還不夠,各地區農民職業教育發展程度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僅在經濟水平較高的農村地區開展。牛角村支部書記佟傳軍告訴實踐隊員:“目前我們村正積極組織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需要不同部門共同參與,我們村的草莓大棚是我們村的特色農業,通過新型職業農民教育進一步做好草莓大棚產業,使草莓大棚產業更加規范化。”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鼓勵農民、重視農民、培育一支新型職業農民是重中之重。雖然目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還存在諸多問 題,但是通過內外合力、切合實際、綜合性的培養方式,假以時日,新型職業農民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