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興區教育兩委高度重視思政課的改革創新。近年來,大興區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升,黨員教師占比、市級以上優秀課、優秀案例等獲獎數逐年提高,多項思政教育課題市級以上立項,僅2023年2月,大興區就有5項課題獲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思政研究課題立項。2022年6月30日,大興區教育兩委與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共建共享,率先開展北京市黨團隊工作一體化育人實踐研究示范區建設,逐漸探索形成“‘1+8+N’大興經驗”,打通隊員、團員、黨員一體化培養全鏈條。
儀式上,大興一中學生黨火清、舊宮實驗學校大隊輔導員白悅、新源學校團委書記劉梓桐、首師南思政教師王倩分別圍繞“強國有我新征程青春踐行二十大”主題呈現了大興區思政一體化優秀的育人成果。
今年3月至4月,在大興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團區委的安排下,來自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不同研究方向的碩博研究生分兩批深入大興一中等6所中學擔任教學骨干助理,開展專題實踐,累計工作200多個工作日,完成主題授課、主題宣講20多次,完成10份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對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深入思考、提出建議。
簽約儀式上,大興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沈靜松,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鄧喆為實踐學員代表、指導教師頒發項目證書。
大會現場,清華大學和大興區政府簽署建立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書。大興區教育兩委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為主線,以“三個百”為抓手,即打造百節思政“金課”、展示百個精品案例、培養百名思政課‘種子教師’,以“四項重點工作”為載體,即推出一批思政課教育示范校、建設一批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一批“大思政課”品牌活動、展示一批具有大興地域特色的思政教育成果,以高品質思政課促進育人目標的實現,形成“1341”大興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大興經驗”。
向波濤、周沖共同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大興區基地揭牌。
劉學亮表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人’,教師政治理論素養的高低,直接決定立德樹人的成效。必須切實改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健全完善教師理論學習制度。教育兩委要充分強化資源聯動,建立高標準的體系架構、多層次的人才隊伍、全方位的交流平臺,加強與清華大學的教研合作,推進開放多元的‘大思政課’教學資源體系建設,持續筑強思政育人的制度根基,打造出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理論功底、有仁愛之心’的高素質專業化思政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