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懷化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芙蓉學子·鄉村振興”暨“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前往麻陽縣錦和鎮楠村村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探尋鄉村四大產業振興之路。
據悉,近幾年楠村村結合自身村情,發展柑橘與黃精藥材種植,壯大甘蔗與養牛產業,以實干帶動經濟快速發展。
“橙”意滿滿,飄香振興路
田疇織錦繡,沃野涌金波。楠村村背靠“麻陽冰糖橙”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立足柑橘種植優勢,將柑橘作為鄉村振興的拳頭產品。柑橘種植為大多數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實踐團成員隨著農民深入柑橘地里,體驗了除草施肥,修剪疏果,和農民們與土地相融,以期收獲一季又一季的豐收和希望。柑橘這一地標農產品,濃縮著麻陽山水的饋贈,凝結著麻陽農人的匠心,成為一方水土最親切的代言。
(柑橘地調研)
因地制宜種黃精,點土成“金”
實踐團成員在參觀楠村村黃精種植基地時了解到楠村村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深入推進綠色生態優勢產業發展,科學定位、示范帶動,著力打造一批種植規模化、設施現代化、生產標準化的黃精特色生產基地。現有黃精種植面積60余畝,采用綠色種植技術,并對黃精進行嚴格質檢。黃精種植帶頭人張青橘表示,黃精種植乃順勢而為,在前兩年的疫情大背景下,黃精作為藥食兩用的道地藥材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但由于氣候與土壤問題,目前黃精育苗種植等方面還存在些許困難需要去克服。
(黃精種植基地調研)
豐收在“蔗”里,紅糖正飄香
甘蔗是楠村村的傳統經濟作物,這里種出的甘蔗桿脆、汁甜。實踐團成員在走訪農戶中發現,在過去,村民吃不完的甘蔗會制成紅糖存放,過年走親訪友的時候作為隨手禮帶上,寓意“日子越過越甜”,很多村民都會熬制紅糖的老手藝。因此,楠村村探索“甘蔗種植、紅糖加工、市場銷售”三產融合的發展模式,讓一根甘蔗的“兩頭”——村民和村集體都嘗到了甜頭。
(紅糖展示)
肉牛養殖“犇”幸福,鄉村振興“牛”起來
“我們村荒山荒地較多,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可為肉牛養殖提供充足的草料。”走訪調研中,楠村村養牛大戶張紹元對實踐團如是說到。據了解,張紹元2015年回鄉創業,注冊成立了麻陽犇旺生態科技養殖有限公司,現公司養牛共523頭,建有6個基地,為楠村村及周邊村落部分貧困戶解決就業問題。此外,他還十分注重牛的日常管理與疾病防治,結合地理優勢實行放養政策,注重產業循環,打造“水肥一體化”、“秸稈回收利用”體系,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犇”小康。
(肉牛養殖基地調研)
通過發展農業新業態、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楠村村成功總結出了高效、綠色、智慧的發展模板。目前,楠村村發展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治理井井有條、生活蒸蒸日上、產業欣欣向榮、鄉村美美與共。實踐團相信,在村委的帶領和村民們的不懈努力下,楠村村一定會取得更大的突破,開辟一條集“柑橘、黃精、甘蔗種植和黃牛養殖”四大產業的鄉村振興模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