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學習實踐團的成員們來到壽州香草堂,尋訪流傳千年的非遺文化——壽州香草,據壽州香草堂工作人員交待,壽州香草是壽縣特有的文化地理產品,壽縣是楚國最后的國都,傳說楚國人遷都時,為解思鄉之情,特意從家鄉帶上香草的種子種植在壽縣,距今已有千年。壽州香草培育過程復雜,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據傳只有在香草堂附近種植才得有馥郁的香味。工作人員也向團隊成員展示了壽州香草包的編制過程,其技藝精妙讓在場同學驚嘆不已。此外,壽州香草的存在形式還有香草粉、制藥等。
7月10日,學習實踐團前往壽春古城以及當地文化館學習了解古城的楚文化保護與發展情況。團隊成員們首先登上了壽春古城,感受千年前的歷史文化古韻,作為淝水之戰的古戰場,歲月的長河并沒有沖刷掉古城的歷史遺跡,磚瓦上的痕跡,城墻的構造都讓人對這一偉大戰役浮想聯翩。此外,團隊成員前往城內文化館內學習了解到壽春城作為楚國重地,楚文化發展頗有淵源,至今對人民生活仍有深刻影響,據館內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壽春城內的楚文化存在形式多種多樣,無論是建筑藝術,文藝活動,日常稱呼等都可以找到楚淮文化的影子,F在的壽縣,憑借楚文化這一靚麗的歷史文化名片聞名全國。
同一日下午,團隊成員前往報恩禪寺街附近開展調研實踐活動,了解壽縣居民眼中的楚文化。從當地居民口中得出,壽縣古稱壽春城,歷史悠久,曾經作為楚國重地,因此當地深受楚文化影響。據其中一位當地居民稱,壽縣以及淮南多地遍布以“郢”、“郢孜”命名的村莊,都是楚文化遺存的標志。此外,如今壽縣游客不斷,居民們紛紛表示對外來游客表示歡迎,希望大家都可以了解到璀璨的楚淮文化!
通過本次學習實踐,讓團隊成員們感受到了千年前的淮楚人民的非凡智慧,深刻體會到楚文化的博大精深。無論從博物館內精美的展品,還是傳承了千年的非遺文化,亦或是居民口中源遠流長的民間文化形式,都讓成員們受益匪淺,體會良多,大大豐富了成員們的歷史知識,提高了成員們的人文素養。不僅如此,在壽縣這座魅力非凡的古城下,也讓團隊成員們意識到文化工作者,當地政府為楚文化保護與弘揚相關工作做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