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名稱:城鎮與鄉村發展差異對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的影響——以安徽省池州市為例
學校:安徽中醫藥大學
實踐地點:安徽省池州市
實踐時間:2022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15日
作者:唐洋洋
城鎮與鄉村發展差異對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的影響
摘要:為了解在老齡化背景下城市化發展與老年人生活質量與生活需求之間的關系,發現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原因,調研小組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看到2019年2月21日,國新辦舉行2018年民政事業改革發展有關情況發布會,決定通過進一步了解池州市貴池區部分老年人生活質量現狀,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希望對池州市貴池區部分老年人生活幸福感進行調研,并選擇了池州市貴池區秋浦頤養照護中心的老人進行訪談交流和分散在貴池區各個市區的老年人進行相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池州市貴池區的老年人生活質量較不錯,基礎設施比較齊全,也對此比較滿意,但還是有提高的空間。當地應重視老年人生理健康需求和心理健康需求,建設更加齊全完備的基礎設施,解決電子產品給老年人生活帶來的麻煩和看病難問題,從而更好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關鍵詞:老年;城鄉;生活幸福感。
一、調研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共產黨就是追求人民的幸福,人民群眾在什么方面感覺到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排憂解難。”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黨始終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中華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調研老年人幸福感助力小康社會建設,安徽中醫藥大學“安中腳踏實地隊”開展以老有所享,幸福生活“為主題系列社會活動,走進鄉村,走進群眾,發揮自身能力,為提高人民幸福感做出行動。
二、調研目的
讓青年學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建設,融入社會,親近人民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而認識到我們新一代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同時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直面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法和措施,助于我們更好地將專業知識與社會現實聯系起來,加強了我們大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積極投身鄉村建設,體察民情,服務家鄉建設發展。隨著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老年人的幸福感也越來越重要,老年人幸福感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經濟收入水平、子女伴侶水平、社會環境、老年人生活保障等。此次我們調查了池州市貴池區的老人,研究了城市和農村的老人對老年生活的幸福感和認同感之間的差異,從而給今后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三、調研對象
采用問卷法及訪談法,實地考察了安徽省池州市各縣區及不同社區的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環境,并進行了比較。(此次調研樣本共110份,其中10份作為橫向比較,未計入結果,即此次調研報告的樣本數據共100份。)
四、調研過程與數據分析
(一)實地訪問老人,了解生活狀況
我們安中調研小組造訪池州市貴池區秋浦頤養照護中心,調研小組秉承尊老,敬老,愛老的原則,幫助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做一些衛生工作,與爺爺奶奶們進行深入的交流,結合我們的專業給爺爺奶奶們介紹了一些秋季的養生小知識,我們還和養老院的護工們學習了如何給老人剪頭發,在這些活動的基礎上并分別對敬老院來自鄉村與城市的爺爺奶奶進行一些關于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的調研,完成任務后小組成員一起合影留念。
(二)發放調研問卷,進行數據分析
1.貴池區老人的年齡占比分析
由調查問卷分析可知,15-30歲占比9.71%,31-55歲占比21.36%,56-70歲占比42.72%,70歲以上占比26.21%。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們的調查地點主要在貴池區養老院及公園等老人聚集較多的地方。由上述數據可知,56-70歲老人占比較高,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大多數老人都是因為鄉鎮看病不便或者幫老人帶孩子從農村或者縣城來到貴池區。
2.調研樣本的居住地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老年人中常住地在城鎮的人口占59.22%,常住地在鄉村的人口占40.78%。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池州市貴池區城鎮老年人口要略多于鄉村老年人口,城鎮老齡化進程要快于鄉村老齡化進程。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可能有:高學歷人才向貴池區城鎮聚集使得城鎮發展迅速,就業結構也逐漸由傳統的低水平勞動力就業向二、三產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轉移,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合理化。另外,同2010年相比,貴池區常住人口有所增加,并且城鎮化率也有所提升。其中貴池區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有41.73萬人,占比最高,為67.83%,較2010年提升了19.26個百分點,隨著城鎮化率的提升,人口主要往貴池區聚集,城鎮人口比重的增加不僅能為生產提供勞動力資源,還能帶來產業集聚,促進經濟發展,從而加速了城鎮老齡化。
3.居住地老年人占比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可知,居住地老年人占比很大為18.45%,居住地老人占比較大為48.54%,居住地老人占比較小為33.01%,居住地老人占比很小的為0。由上可知,貴池區大多數居住地都是老人居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大多生于農村的年輕人由于農村發展不及城鎮或者在外求學后選擇在城鎮工作,所以鄉村的年輕人很少,大多都是老年人留居農村,老年人占比則高。而城鎮老年人占比較高的原因可能是有一部分老人本就是生于城鎮,而大部分是由于年輕人在外工作比較忙不能同時兼顧工作和家庭,拜托老人幫忙帶孩子,因此基本每家每戶都有一兩個老人。老年人占比也就比較大。
4.貴池區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根據問卷結果,可以得出貴池區老年人中生活質量一般的占比最高,為41.75%,生活質量較低的占比最低,為5.83%。生活質量較高的占37.86%,生活質量高的占14.56%,超過七成的老年人覺得生活質量中等,不低不高,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幾年池州市對貴池區發展的大力投入,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醫療保障等方面都有較明顯的提升,但是貴池區城鎮與鄉村發展差異明顯,鄉村的發展還是比較落后的,基礎設施陳舊、不完善,交通出行不便等問題頻出,同時城鎮也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基礎設施也不齊全,而且居住在城鎮里的老年人相較于鄉村的老年人更加缺乏歸屬感和幸福感。
5.貴池區老人居住地基礎建設
根據問卷可知,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大部分老年人居住地都有老年活動中心、基礎醫療中心、防疫需求服務中心和公園健身器材。數據說明我國的防疫措施還是比較到位的,鄉鎮的防疫方面也并沒有落后,基本醫療設施得到保障。老年圖書館和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較少的原因可能有:現在的老年人大多生于二十世紀中后葉,素質文化教育沒有跟上,大多數都是農民或者工人出身,退休后沒有生活保障。
6.貴池區老年人對老年基礎設施的滿意程度
根據問卷調查得出,老年人對居住地的老年基礎設施較滿意的占47.57%,一般的占33.98%,特別滿意的占10.68%,不滿意的占7.77%。超九成的老年人對居住地的老年基礎設施沒有太大的不滿,幾乎都是比較滿意的。池州市貴池區作為全市著重發展的一個區域,其基礎設施相較于全市其他地區來說是比較完善齊全的,敬老院的數量也是最多的,基本每個小區都有公園、廣場、醫療中心等基礎設施,就連鄉村也不例外。貴池區大力培育和扶持市場競爭力強,企業成長性好的養老服務企業和組織,大力推行智慧養老模式,出臺智慧養老扶持政策,并發展智慧養老產業。因此老年人對當地的基礎設施是比較滿意的。
7.貴池區老年人希望有什么基礎建設
根據調查可知,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老年人希望有老年人活動中心及老年圖書館的占比較大,說明老年人還是更希望與同齡人多接觸多交流,同時大多希望建有老年圖書館也說明老年人也希望獲得更多知識,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也說明了隨著祖國的不斷發展壯大,才能讓居民的生活條件和體驗越來越好,所以人們才有要多讀書的覺悟,用更多的時間愉悅和提升自己。其次,老人們對提高基礎醫療設施的反響也較高,老人們大多反映鄉鎮醫療設施不夠先進,看病容易看大病難的問題。
8.貴池區老年人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
根據問卷,可以得出身體健康或就醫問題,電子產品、智慧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兩個問題。另外朋友、子女伴侶等情感需求也常常困擾著老年人。經濟問題,辦資料等社會保障問題,交通出行問題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也時有發生,但并不是主要問題。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幾乎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出行的主要工具,而老年人無法習慣電子產品的操作及使用,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其次,老年人年齡漸長,身體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就醫問題對于老年人來說也亟待解決。另外老年人可能還要面對朋友、伴侶生病離世、子女外出勞作等問題,就從我們這次調研的老年人來看,留守老人占比較高,所以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問題也不容忽視。
五、問題解決方案
(一)針對居住地老人占比高問題
居住地老人居多,我們更應該注重居住地設施建設問題,提高老年人的社會體驗感,呼吁更多老人走出家門,走進老人圖書館,走進老年活動中心,飯后多去公園等地方走走,可以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增加老人的幸福感。雖然大多數老人已經無法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但是他們的幸福感體驗感對社會來說依舊很重要。
(二)針對老年人居住地基礎醫療設備問題
老年人抵抗力較低,常因各種問題誘發疾病,從而影響正常生活。大多數老人反映鄉鎮醫療條件不高,看病容易看大病難的問題,我們更應該注重鄉鎮醫療,努力升級鄉鎮醫療設備,提高鄉鎮醫療待遇,讓更多有實力的醫生愿意走近鄉鎮,幫助患病老人。
(三)老年人身體健康和就醫問題的解決
- 針對60歲以上的老年人普及家庭醫生制度。充分發揮家庭醫生簽約制度,將惠民醫療政策重點落實普及到老年人受眾群體。按照一組家庭醫生照顧50個轄區內老人的比例,普及老年人家庭醫生制度,提倡家庭醫生治療未病,防微杜漸,把大量疾病消滅在萌芽。
- 利用“互聯網+醫療”加強遠程醫療問診會診力度。整合醫療資源,利用智能軟件大數據統計分析,普及老年人疾病電子檔案。在對老年人既往病史一目了然的基礎上,推行重大疾病遠程會診或者家庭會診。既省去了老年人奔波之苦,又最大限度的實現了醫療資源效用最大化。
- 暢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三甲醫院的雙向轉診。經過家庭醫生檢查、遠程會診確定的老年人急重癥病例,通過雙向轉診渠道,直接在三甲醫院開通綠色通道,免去掛號和門診,直接住院治療。
- 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恢復專門電話預約看病。一是對特殊老年群體實行特殊優先就醫待遇,包括老年人電話預約本地掛號,并且預約的期限可以適當延長;允許空巢老人子女異地為老年人預約掛號;對孤殘、孤寡獨居等特殊老年人實行“優先綠色”通道。二是繼續推行60歲以上老人掛號、做檢查項目不排隊制度。在掛號、交費時設立60歲以上老年優先的窗口或明確老年人掛號、繳費不排隊。
- 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對老年人慢性病開通單獨康復區。對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等慢性病開辟老年人綜合康復診療區,老年慢性病的治療、取藥、康復都在此區域,方便又快捷。
- 政府扶持鼓勵醫療機構實施老年人看病“代跑腿”制度。醫療中心支持志愿者服務制度擴大到門診老年人。為看病老年人提供健康碼生成、添加同行人、代掛號、取藥等服務。
- 社會大眾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在使用電子產品方面的困境,給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在就醫、疫苗接種、金融業務方面開通綠色通道,最大化給他們提供便利,讓他們不再感到焦慮和無助。
- 充分利用街道、社區以及社會組織等,組織老年人開展各種形式的老年人智能機普及課程,引導老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功能,同時也應該倡導子女多關心家中老人的日常生活,多花時間和心思來陪伴老人,幫助他們正確“觸網”。
- 網絡監管部門等職能機關應該更加關注于網絡環境的凈化,加大對垃圾信息、電信詐騙、虛假宣傳等不法行為的打擊懲處力度,保障老年人的上網安全,為他們撐起網絡安全的保護傘。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持續增多的壓力。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讓我們必須提高城市化發展,縮小乃至減除城鄉差異,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提高他們的生活幸福感,以此來完善中國共產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繼續保持“第一個百年”的奮進勢頭,到2035年,帶領人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我們隊的成員積極參與,互相配合,在隊長的帶領下,我們每個人都過得充實有意義,每項活動都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在此次活動中我們深刻領悟到,如果想改變世界,必須先改變自己。我們需要的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收獲成長、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在實踐中肯定自身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彤《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調查分析》[D]重慶:西南大學,2009
[2]楊小琴. 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生問題的重要論述[J]. 新絲路,2019(18):28-30.
[3]朱海龍,劉雯婷,金勁彪.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法治保障[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4(3):11-22.
[4]賈麗,王文琴.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池州市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模式研究[J]. 農村經濟與,2020,31(10):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