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精品_九色激情网_最污网站_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_看黄在线观看_在线亚洲播放

大學生校園網

大學生校園網

大學生校園網 > 社會實踐 > 社會實踐報告

關于英德茶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2024-08-06    閱讀:
關于英德茶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學校:廣東工業大學
指導教師:朱珂呈
實踐地點: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英紅博物館 英九莊園 鴻雁茶業 上茗軒
實踐時間:2024年7月
作者:王劉紹微 張榮榮 董宇軒 劉睿
摘要:本報告深入調研了英德市茶產業的發展現狀,重點涵蓋了茶園種植、制茶工藝、市場營銷、品牌建設及茶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作為廣東省重要的茶葉產區,英德市擁有悠久的種茶歷史和豐富的茶文化底蘊,其紅茶以卓越的品質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享譽海內外。然而,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英德茶產業面臨著技術創新不足、市場拓展受限、品牌影響力較低等諸多挑戰。本次調研旨在深入剖析上述問題,探討茶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并提出了如加強科技創新、優化市場推廣、強化品牌建設等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同時,本報告還通過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了一手資料,為英德茶產業的進一步提質增效和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英德紅茶 制茶工藝 茶產業發展 茶文化傳承
 
一、調研背景
地處廣東省中北部的英德,地域遼闊,氣候宜人,擁有廣東連片面積最大的森林生態系統——石門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氣候溫暖多雨,水源、地形、土壤等條件為茶樹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作為廣東省茶葉主產區,英德產茶歷史悠久,茶文化源遠流長。唐代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記載:“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當地種植茶葉歷史悠久,唐朝時已見規模,明清時期英德是貢茶產出地,茶葉產業興旺,品質優良。
英德因茶而榮,因茶而名,更因茶而富,F茶園面積17.5萬多畝,年產茶葉1.4萬噸,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被列入首批100個中歐互認互保地理標志名錄,其品牌聲譽度在1471個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茶葉類中排位22名,在紅茶類中位居前四。1959年,首批“英德紅茶”問世,同年即實現出口創匯,被譽為“東方金美人”,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66年,英女皇飲后稱贊英德紅茶的色香味俱佳,可與錫蘭紅茶媲美。消息傳開后,英德紅茶名揚四海、香飄全球、供不應求。
英德市先后榮獲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茶業百強縣、中國茶業品牌影響力全國十強縣(市)、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三茶統籌先行縣域、茶業助力鄉村振興示范縣域、紅茶重點產區、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40多個重要獎項,還多次獲得國際大獎。此外,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目前就設置在英德市的英紅鎮,是廣東省內唯一一家從事茶葉科學研究的省級綜合性科研機構,圍繞茶樹種質資源與育種、生態栽培、茶葉加工、茶葉功能成分與健康、茶葉質量安全與標準制定等開展研究,為全省茶葉全產業鏈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
二、調研目的
2.1 深入了解英德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
調研聚焦于英德市茶園種植面積、茶葉年產量、茶葉品種結構、加工技術及設備、市場營銷渠道、品牌建設等多個維度。通過與英德市上茗軒、英九莊園等業內人士的訪談,收集到了企業運營模式、銷售渠道、品牌建設等一手資料,并探討如何推動英德紅茶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品牌價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全面剖析英德市茶葉產業的發展現狀,為其進一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提供科學依據。
2.2 深入了解制茶工藝及演變歷程 
英德茶產業發展過程中,制茶工藝經歷了從傳統手工制作、機械化生產、自動化工藝、再到智能化工藝的演變,其演變歷程及當前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到茶葉的品質與市場競爭力。本次調研系統梳理英德紅茶從傳統手工制茶到現代智能化生產工藝的演變過程,通過參觀英九莊園中央智能茶廠,實地了解自動化、標準化、規;挠⒌录t茶英紅九號智能生產線,感受傳統制茶工藝與現代科技的完美融合。深入了解各個時期制茶工藝的特點與變化,重點關注英德紅茶在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關鍵工序中的技術創新與改進,以及現代科技在制茶工藝中的應用情況。通過對比分析,評估英德紅茶制茶工藝的當前發展水平,為進一步提升茶葉品質與市場競爭力提供技術支撐。
2.3深入了解英德茶文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英德茶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以及尊老愛幼、謙遜禮讓的傳統美德。為深入了解英德茶文化,我們參觀了英紅博物館。在這里,我們通過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圖片,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茶馬古道、茶香四溢的年代,感受英德茶文化的百年傳承和輝煌歷程。我們了解到英德茶文化不僅體現在精湛的制茶工藝上,更蘊含在豐富的茶俗茶禮、茶詩茶歌之中。
我們深知,弘揚英德茶文化不僅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更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英德紅茶作為國茶代表之一用于中法兩國元首茶敘現場接待,作為走入全球視野的中華物品,值得人們細細品鑒,也在國際舞臺上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希望通過深入挖掘和廣泛傳播英德茶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共同推動其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也推動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印記。
2.4 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本次調研不僅能深入了解茶文化和茶產業發展現狀,更是一次提升實踐能力、培養合作精神的重要契機,實踐隊成員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可以提高隊員們的實踐能力。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實地走訪了廣東省茶葉研究所、英九莊園和上茗軒等地,與科研人員、茶農、茶企負責人等面對面交流,共同完成調研任務,并學習團隊合作的經驗和技巧,有助于團隊成員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團隊協作,共同攻克調研中的難題與挑戰,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和團隊精神。
2.5 總結經驗和模式推廣
調研的最終目的,在于總結經驗、提煉模式,為英德乃至全國茶葉產業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范例。在調研的基礎上,總結英德茶葉產業在種植管理、制茶工藝、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并分析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了英德茶葉產業在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如年輕一代后備力量不足、技術創新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如加強人才培養、后備力量的持續輸送、推動技術創新、實施差異化競爭策略等。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提煉出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如鞏固“公司+基地+茶農”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搭建“直播帶貨+茶農”的電商模式等。通過政策建議、技術培訓、案例分享等多種形式,向其他地區乃至全國推廣,助力中國茶葉產業的整體提升。通過總結經驗和模式推廣,為英德茶葉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為其他地區的茶葉產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三、調研意義
3.1有利于助力茶產業現代化轉型升級,打造智慧農業
本次調研將深入了解英德茶產業的生產模式、管理水平及技術應用現狀,特別是關注當前茶產業在科技應用方面的不足和改進需求。通過數據收集和分析,我們將為引入智能農業設備、物聯網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系統提供具體的建議。這些科技手段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成本,還能實現精準農業,優化資源利用率,減少浪費。同時,通過對市場需求的深入研究,我們能夠為茶農和茶企提供科學指導,幫助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現代化轉型,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智慧農業示范區。
3.2有利于實現茶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將關注茶葉種植和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環境問題,如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土壤和水資源的保護等。通過與農戶和茶企的交流,了解他們在生產過程中面臨的環保挑戰,并提出科學可行的改善措施。例如,推廣有機種植、施加有機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實施水資源保護措施等。這樣的綠色發展模式不僅有助于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還能夠提升茶葉產品的環保形象,滿足消費者對綠色健康產品的需求。長期來看,推動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助于維護當地的自然生態平衡,確保茶產業的長久繁榮,為未來的農業發展樹立綠色標桿。
3.3有利于提高英德紅茶的知名度,增加品牌價值
本次調研將深入探討英德紅茶在品牌推廣、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和消費者認知方面的現狀與問題,通過數據分析識別出品牌發展中的短板與不足。結合市場調研結果,我們將提出有效的品牌建設策略,如加強品牌文化的傳播、優化品牌形象設計、利用現代媒體進行廣泛宣傳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提升英德紅茶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知名度,塑造強大的品牌形象,進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品牌價值的提升不僅能直接帶動銷售增長,也能吸引更多投資和合作機會,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3.4有利于傳播和弘揚茶文化,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英德紅茶作為茶文化的代表之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通過此次調研,我們將深入挖掘英德紅茶的歷史淵源、制作技藝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并探討如何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產品設計和市場推廣中。在此基礎上,提出弘揚茶文化的創新策略,如開發具有文化特色的茶產品、舉辦茶文化推廣活動、利用數字媒體傳播茶文化等。通過這些努力,不僅可以提高消費者對茶文化的認同感,還能使英德紅茶在文化傳承中煥發新的活力,助力文化創新與傳承的同步推進,推動茶文化的現代化和國際化。
3.5 有利于大學生深入基層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所學知識服務英德經濟文化建設
本次實踐經歷不僅是課堂知識的延伸,更是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培養過程。隊員們親身體驗了茶農們的辛勤勞動和茶企的創新發展,感受到了英德茶產業對當地經濟文化的巨大貢獻。他們不僅了解了茶葉從種植、采摘、制作到銷售的全過程,還親身體驗了現代科技在茶產業中的應用,如智能茶廠加工生產線、智慧生態茶園蟲情信息顯示屏等。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讓大學生們看到了科技對農業生產的巨大推動作用,感受到將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巨大成就感,激發了我們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和熱情。這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將所學知識服務于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決心和信心。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參與此次實踐活動的大學生們將把此次調研的經驗和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繼續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服務群眾。我們將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英德乃至全國的茶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調研方法
調研團隊采用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線上自學法、實地觀察法、訪談調查法等多種調研方法,結合英德市茶產業發展概況,調查研究英德市制茶工藝發展背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科技現代化為該產業帶來的變化,探討“茶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對其未來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4.1 文獻調查法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我們通過翻閱書籍、網絡檢索等形式,搜集關于英德市茶產業的發展歷程、制茶工藝、技術進步、茶文化的傳承發展等相關資料,在已有認知上進一步加深對英德紅茶全方位的認識。
4.2 問卷調查法
我們團隊設計了關于英德茶產業發展的線上調查問卷,共計19個題目,內容劃分為四個主要部分,旨在了解受訪者對英德茶產業的認知程度、消費習慣以及對其發展的看法和建議。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收集了大量有關性別、年齡、職業、居住地、飲茶習慣、購買行為、對茶葉品質的看重程度、市場競爭力、發展問題和未來建議等方面的數據。這些數據將有助于為英德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和支持。
4.2.1基本信息
性別:詢問受訪者的性別,以了解不同性別群體在茶葉消費及認知上的差異。
年齡范圍:了解受訪者的年齡分布,以便分析不同年齡層對茶葉的偏好和購買習慣。
職業:探究不同職業背景對茶葉消費及茶產業認知的影響。
居住地區:判斷受訪者是否為英德或周邊地區的居民,以了解本地居民對英德茶產業的直接感受和認知。
4.2.2茶葉消費與認知
飲茶頻率:評估受訪者對茶葉的日常消費習慣。
飲茶場合:了解受訪者在不同場合下的飲茶行為,有助于分析茶葉消費場景和消費模式。
對英紅九號紅茶的了解程度:考察受訪者對英德特色紅茶的認知水平。
購買行為:詢問受訪者是否購買過英德紅茶,以及購買的頻率,反映英德紅茶的市場接受度。
購買茶葉時的考慮因素:分析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如品質、價格、品牌等。
購買渠道:了解受訪者購買茶葉的主要渠道,為茶產業提供銷售渠道優化的參考。
4.2.3茶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
產業發展水平評價:評估受訪者對當前英德茶產業發展水平的總體看法。
面臨的主要問題:識別英德茶產業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和困難。
市場競爭力優勢:探討英德茶葉在市場上的獨特賣點或競爭優勢。
市場推廣需求:了解受訪者對英德茶產業在國內外市場推廣力度的看法。
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考察受訪者對英德茶產業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關注程度。
4.2.4對未來發展的建議
改進方向:收集受訪者對英德茶產業需要改進的方面的建議。
產品創新:探索受訪者希望在茶葉產品中看到的創新點。
提升影響力:討論提升英德茶產業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影響力的策略。
綜上所述,該問卷通過多維度、多層次的提問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受訪者對英德茶產業的認知、消費習慣、對產業發展現狀的評價以及對未來發展的看法和建議,同時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讓受訪者自由表達對英德茶產業未來發展的其他建議或意見,為英德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寶貴的參考信息。
4.3線上自學法
此次實踐活動我們還設計了線上交流的部分,實踐前采取聆聽線上講座的形式,實踐中采取小組線上討論的形式,帶給隊員參與實踐的互動式體驗。實踐隊內部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共識,使得每位成員更全面的了解調研方向、明確調研目標,更積極的投入此次實踐活動。
4.4實地觀察法
運用實地觀察法這種直接生動且有效的調研手段。獲取英德茶產業的茶園種植情況、加工流程、市場銷售狀況、政策支持的第一手資料,為報告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4.5訪談調查法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與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唐勁馳主任展開座談,傾聽茶科所講述“英紅九號”在種植研發過程中的技術突破。通過采訪英九莊園和上茗軒負責人,具體了解到企業發展現狀、制茶工藝和茶企已經應用的先進科技手段,例如中央智能茶廠加工生產線完成現代化作業流程,提高茶葉生產效率;引進智慧生態茶園蟲情信息顯示屏和天敵友好型粘蟲色板等新型技術,在防控蟲害、顯示蟲情起到了顯著效果。
五、調研結果
5.1 問卷調查結果
本次問卷調查共有217人參與填寫,以18-35歲年齡段為主要對象,數據集的性別分布相對均衡,男性占50.23%,女性占49.77%。在該調查中,接受問卷調查的人大部分居住在英德或周邊地區,其中自由職業者和其他職業的受訪者比例較高,茶產業從業者和企業員工的比例相對較低。
問卷顯示,受訪者通常在家中飲茶的比例最高,達到86.64%。其次是在餐廳飲茶的比例為54.84%,朋友聚會時飲茶的比例為38.25%。辦公室和咖啡廳的飲茶比例較低,分別為31.34%和1.38%。說明飲茶在家庭和社交場合中具有較高的受歡迎度,群眾對于茶文化也有著一定的重視度。但是對于英紅九號紅茶的了解程度則不容樂觀,數據顯示非常了解的人僅占2.76%,了解一些的人占12.9%,聽說過但不了解的人占23.5%,完全不了解的人占60.83%?梢钥闯稣{查的大多數人對英紅九號紅茶并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紅九號紅茶在英德及其周邊地區的影響力較弱,沒有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也為此次調研提出了關鍵問題:如何努力提高英紅九號紅茶的品牌知名度,加強品牌建設,擴大以英紅九號為代表的英德紅茶的銷售渠道。
 
圖為部分問卷結果。通訊員 王劉紹微 劉睿 提供
根據第八題的數據表格顯示,針對英德茶產業提升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的方式,選項“開展品牌宣傳和推廣活動”獲得最高比例,達到82.03%;其次是選項“加強電商平臺銷售”為60.83%;選項“參加國內外茶葉博覽會”為46.08%;選項“提升產品的國際認證和標準”為15.67%;選項“與知名茶企或品牌合作”為5.99%。因此,英德茶產業可以通過開展品牌宣傳和推廣活動、加強電商平臺銷售以及參加國內外茶葉博覽會等方式來提升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加大在國內外市場的推廣力度。
從整體來看,英德茶產業的發展水平評價以正面評價為主,發展水平整體較為樂觀。然而英德茶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主要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技術創新和人才短缺三個方面。其中,缺乏技術創新是最為嚴峻、急需解決的問題。調查報告顯示,引進新技術和設備以及加強品牌建設是受訪者認為最需要改進的兩個方面,分別占比97.7%和92.63%。提升產品質量也是受訪者普遍認可的改進方向,占比為80.65%。而擴大銷售渠道的改進需求較低,分別僅占比2.76%。對英德茶葉在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的看法中,受訪者認為價格合理為最多人選擇,其次是優質的茶葉品質、歷史和文化底蘊占比、獨特的口感和香氣。
在推動英德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較大比例的受訪者希望通過加強對英德茶產業在環保議題的重視程度,并建議在未來發展中加強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宣傳和培訓。同時他們也希望加強英德茶葉產品的創新:提升產品本身的健康功效、采用更加精美的包裝、實現綠色有機認證、講述文化故事和品牌背景、研發新的口味和品種。
5.2文獻資料調研結果
在知網搜索中,以“英德茶產業和英德紅茶”為關鍵詞,共有166篇論文。這些論文從產品市場營銷、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等視角關注“小茶葉”如何撬動“大產業”,為深入撰寫報告提供了有益借鑒。
5.2.1英德茶廠的杰出貢獻者
陶鑄
1958年,時任中南局書記、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的領導下,建立了全國最早、規模最大的紅茶生產廠——英德紅旗茶廠。在他的的支持和鼓勵下,英德縣(現縣級市)的群眾性種茶運動蓬勃興起,形成了一個覆蓋6000公頃的茶園,茶葉產量突破4375噸,成為我國重點產茶縣之一。1964年3月14日,陶鑄同志視察英德茶場并把“廣東省新生聯合企業公司改名為“廣東省英德茶場”,指出“變荒山為茶園,這就是錦繡河山,這就是美麗地毯”。3月25日,韶關地委、英德縣委、廣東省公安廳在英德茶場召開聯席會議,貫徹陶鑄副總理指示,于4月2日作出《關于大干三年發展茶葉5萬畝的規劃報告》。7月14日,陶鑄同志親自主持召開茶葉生產座談會,同時決定在英德茶場設立茶葉技術學校和茶葉研究所。
陳杖洲
作為英德最早投身紅茶商品生產基地創建和茶樹嫁接培育的老專家,見證了紅旗茶廠從無到有的歷史。他參與了英德紅茶基地的建設,并在上世紀60年代,帶領紅旗茶廠達到最紅火時期時,職工人數多達400多人,日產紅茶8萬多斤。陳杖洲在退休后,應邀加盟新紅旗茶廠的振興工作,擔任技術總監,致力于恢復和提升傳統生產線的運轉能力,依然繼續為英德紅茶的發展貢獻力量。
柳炳仁
1951年建場之初參加工作,1984年-1994年連任三屆英紅華僑茶場場長。帶領干部職工改革創新,強化企業管理,發展多種經營,使企業扭虧增盈,利潤逐年增長,全場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同時,推行各項管理改革,興辦職工家庭農場,開展職工住房、醫療等多項制度改革,使茶場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2.2英德茶產業發展歷程
起步
上世紀五十年代,廣東省公安廳決定在英德農場大規模發展茶葉生產,爭取出口創匯。英德農場試種云南大葉種茶成功,廣東省公安廳計劃在旁英德茶廠種植2萬畝茶葉,通知英德茶廠選派三名干部到福建省福安茶葉試驗站學習茶葉種植技術。隨后英德茶廠大規模開辟茶園,當年種植達一萬余畝,1957年建設第一座制茶廠——抗口咀茶廠,開始批量生產紅荼。
快速發展
1963年,英德紅茶首次在英國拍賣成功,名聲大振廣東省出口創匯產品。1965年,英德茶場被廣東省政府確定為廣東省茶葉出口商品基地;后又被國家五部委確定為“國家大葉紅碎茶出口商品基地”。英德茶場生產的紅碎茶,由廣東省茶葉進出口總公司以“金帆牌英德紅茶”的品名,銷往英國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67年英德茶場擁有了4座大型制茶廠,年產紅茶可達2000噸。英德茶場快速發展成為具有紅茶生產出口、茶葉科學研究、茶葉技術人才培養、茶葉加工機械研發等全面綜合的大型茶葉產業基地。1977年,紅星茶場154畝試驗茶創畝產干茶705公斤的紀錄。
1973年英德茶場茶機廠成立,根據制茶工藝要求,著力進行技術創新及系列配套,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大中型制茶廠紅茶加工設備系列產品,成為中國南方主要的茶葉機械研發生產基地,年產茶葉機械達250臺套,銷往中國南方各省。
優質高產
1984年至1991年期間,英德紅茶進入高產期,1988年英德茶場紅茶年產達1770噸。英德紅茶連續8年在全國、全省歷次茶葉質量評比中奪得第一名,兩次獲得全國質量獎銀質獎,共25次獲得省部級獎項。1986年12月10日,國家農業部、外貿部、商業部等5部委批準建立“英德縣大葉紅碎茶出口商品生產基地項目”,掀起了茶葉基地建設高潮。在茶葉機械研發生產基地的帶動下,英德地區茶葉繼續得到大規模發展,英紅九號以其特別優良的品質蠻聲市場,自2009年起英德茶葉行業興起了種植英紅9號的熱潮。國際茶葉協會主席伍特、英國大茶商克拉克等外賓多次訪問英德茶場,至1991年,英德紅茶由廣東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出口,累計達27355噸。
發展停滯
英德紅茶從1959年研制成功伊始,曾經盛極一時。1963年,英國女皇在盛大的宴會上,用英德紅茶FOP招待貴賓,并對其高度稱贊和推崇。此后,英德每年生產4000余噸紅碎茶,遠銷到西歐、北美、大洋洲以及中東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成為中國出口紅碎茶第二套標準樣的重要支柱。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英德紅茶整個產業逐步消靡,到21世紀初全市茶園面積不足2萬畝,茶葉年總產量不足三萬擔,從光芒四射到黯然失色,不禁令人惋惜和痛心。
重新起步
經過短暫陣痛后,隨著紅茶文化的傳播以及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實施,英德紅茶再度煥發盎然生機。2008年9月9日,英德市委市政府頒發了《英德市扶持獎勵農業產業化發展暫行辦法》,大力扶持種茶、育苗,極大限度地調動了農戶和企業的積極性。2013年3月20日,清遠市政府印發了《清遠市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實施方案》,規劃用十年時間,在全市建設現代化標準化茶園20萬畝。一些外資企業及大財團也紛至沓來,投資開發新茶園,建立英德品牌,中國紅茶之鄉——英德正迎來茶葉大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5.2.3英德紅茶最新科研成果
有助于緩解II型糖尿病
華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張靈枝、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孫世利等學者在《foods》上發表了一項以英德紅茶為研究對象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紅茶中的茶多糖(TPs)可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緩解II型糖尿病。該研究指出,茶多糖是茶葉中有效降血糖活性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不同加工方法制成的茶,其含有的茶多糖含量、形式都有所不同。本次實驗顯示,英紅九號作為大葉種,其茶多糖的含量相對更多,具有良好的降血糖表現。
5.2.4英德茶文化傳播成果
英九莊園制茶工藝體驗
英九莊園制茶工藝體驗是一個集傳統與現代科技于一體的獨特體驗,讓游客不僅能夠領略到英德紅茶的歷史韻味,還能親身參與到制茶過程中。雖然英九莊園已經實現了制茶的智能化和自動化,但游客仍然可以體驗到傳統的制茶工藝,在制茶師傅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參與制茶過程的部分環節,如揉捻茶葉、觀察發酵變化等工序。這些傳統工藝不僅保留了茶葉的原始風味,也讓游客感受到了制茶的樂趣和成就感,讓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制茶工藝的復雜性和精細性。
紅旗茶奶茶及其他衍生產品
紅旗茶廠近年來在圍繞國家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方面做出了諸多嘗試,推出了多款以英德紅茶為特色的奶茶及其他衍生產品。紅旗茶奶茶采用英德本地的英紅九號茶葉作為原料,其色澤紅艷、香氣高長、滋味醇厚。制作的奶茶口感絲滑,茶味濃郁,齒頰留香,突出66年老茶廠的鮮明形象。除了傳統的奶茶外,紅旗茶廠還推出了英紅九號奶茶、英德首家文創雪糕、英德擂茶奶茶等獨具特色的老廠新茶飲系列。這些產品不僅口感獨特,還融入了英德紅茶的文化元素,成為游客打卡的熱門選擇。此外,紅旗茶廠推出了極高辨識度的“你好英德”、非遺藤編等英德紅茶主題文創手信。這些手信采用國潮風包裝,融合了歷史的印記和悠然的茶香,深受游客喜愛。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還促進了英德紅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未來,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品質和文化內涵的追求不斷提升,紅旗茶廠有望推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
元首茶敘
2023年4月7日下午,中法兩國元首在廣州松園進行非正式會晤。英德紅茶作為國茶代表之一用于現場接待。此次元首茶敘中的金毛毫,是英德紅茶中的珍品,采摘一芽一葉鮮嫩芽葉制作而成,近3萬顆芽葉才可以制作一斤金毛毫。金毛毫品質突出,內含物質豐富,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口感鮮爽,甘甜嫩滑,濃醇飽滿,湯色紅亮,茶香分明,甜潤芬芳。茶和天下,松園茶敘既是兩國元首間的對話,更是兩大文明的對話,它將在中法友好交往的歷史上留下珍貴的記憶。而英德紅茶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也在其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六、問題與建議
6.1銷售方面
現存問題
銷售渠道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目前英紅九號紅茶的銷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本地市場,未能充分開拓外部市場。大多數農戶依賴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導致產品在更大市場范圍內的曝光度和銷售量有限。同時英德紅茶缺乏差異化,市場上類似產品眾多,消費者難以區分,價格競爭激烈,利潤空間被壓縮,導致市場競爭力不足。
解決方法
(1)提升產品競爭力。開發高端產品線,增加產品種類,如有機茶、花果茶和特制禮品茶等,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通過精細化加工和包裝,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同時,注重產品品質,嚴格控制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確保產品質量穩定,提升市場競爭力。此外,按照英德市委的統籌規劃,遵循“補短板、強弱項”的原則發展,圍繞農業生產、紅茶加工、科技研發與信息支撐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從而增強產品競爭力。
(2)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強化營銷宣傳,開辟多元化銷售渠道。拓展線上銷售平臺,利用電商平臺和社交媒體進行銷售。在知名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借助“1+N線上直播”活動,利用直播帶貨和社交媒體營銷提高產品曝光度。同時,建立與大型超市和專賣店的合作關系,增加產品的線下銷售渠道,提高市場覆蓋面和銷量。在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茶企可以借助政府的產業扶持,打造英德紅茶百億農業產業目標,借助“2+2+N”農業產業體系下的多元化合作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按照政府制定的統一標準,通過標準化種植提升產業效率,整合資源,實現規;洜I。提升產品品質,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進而提高市場占有率。
6.2技術方面
現存問題
生產研發技術創新不足,缺乏專家支持。當前的種植和加工技術相對傳統,科技含量低,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有待提高。許多農戶依賴經驗進行管理,缺乏科學依據,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產品質量不穩定。而且運用傳統生產方式的老農戶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接受度不高,對現代農業技術的認識不足,缺乏相關知識和技能,無法充分利用新技術提升生產效益。且人工采摘仍然是茶葉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英德茶產業在采摘環節高度依賴人工,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尤其是在春茶采摘季節,勞動力短缺問題尤為突出,影響了茶葉的產量和質量。
解決方法
(1)引入科技手段,通過科技助農推動制茶工藝的技術創新與智能化發展。如智能灌溉系統、病蟲害遠程監測系統、無人機植保等,可以顯著提高茶田的管理效率和茶葉的品質。這種科技賦能的方式有助于英紅鎮茶產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加強與農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合作,引進和推廣智能農業設備、物聯網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系統。通過使用自動化灌溉系統、病蟲害監測設備和精準施肥技術,實現提質增效。
(2)加強技術培訓,定期組織農戶參加技術培訓和示范活動,提高他們對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認知和使用能力。邀請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進行實地培訓和技術講解。通過科技下鄉活動,普及現代農業知識,提升農戶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引進專業的技術培訓人才。產品質量。同時,開展技術創新項目,改進加工工藝,提升紅茶的品質。
6.3品牌價值方面
現存問題
品牌知名度低,形象不突出。英紅九號紅茶的品牌知名度較低,市場認知度和美譽度不足。雖然產品質量較好,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很多消費者對該品牌缺乏了解,導致品牌影響力有限。且品牌定位不明確,在市場上的定位模糊,缺乏統一的品牌形象和宣傳策略,消費者難以形成清晰的品牌印象,未能充分體現其作為英德經濟支柱產業的品牌價值。
解決方法
(1)充分挖掘英德茶文化資源,打造英德品牌,擴大宣傳廣度。建議制定系統的品牌推廣策略,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品牌宣傳活動?梢詤⒓硬璨⿻⑵疯b會等行業展會,提高品牌曝光度。同時,通過制作宣傳片、投放廣告、邀請網紅和名人代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英德,茶藝文化代表人物張揚娣以其精湛的茶藝表演和深厚的茶文化修養,成為了代言英德紅茶的重要力量。她創辦了“英德茶藝館”,將茶藝表演與茶葉宣傳相結合,吸引大量茶文化愛好者和游客消費,她的成功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2)提升茶葉品質與品牌價值。高品質茶葉不僅能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綠色產品的需求,還能提升英紅鎮茶葉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價值,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在品牌建設方面,英德茶企應注重品牌故事的挖掘與傳播,明確品牌定位,設計統一的品牌形象和包裝,突出英紅九號紅茶的獨特品質和文化內涵。通過講述茶葉的生長故事、制作工藝背后的文化內涵以及茶藝大師的匠心獨運,賦予茶葉以生命力和情感價值。通過故事營銷,挖掘品牌背后的歷史和文化,打造高端、綠色、健康的品牌形象,增強品牌識別度和消費者認同感,提升品牌的文化價值。同時,加強品牌形象的塑造與宣傳,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新興媒體渠道,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英德茶文化的魅力與風采。通過全方位的品牌宣傳與推廣,使英德紅茶深入人心,享譽海內外。
6.4合作方面
現存問題
合作是推動英德茶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途徑,F階段存在資源整合不足,缺乏合作平臺的問題。當前英紅九號紅茶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合作較為松散,缺乏有效的合作平臺和機制。農戶、企業、科研機構之間的聯系不緊密,資源共享和協同發展不足,影響了產業的整體發展。各類資源(技術、資金、市場等)未能充分整合和利用,影響產業整體發展。農戶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企業缺乏市場信息,科研成果轉化率低,資源分散,整體效益低下。英德茶企之間競爭激烈,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導致資源分散,創新能力不足。同時,茶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度不高,限制了茶產業的整體發展。
解決方法
(1)建立合作平臺,整合共享茶葉產業發展資源。建立茶產業聯盟或合作社,促進農戶、企業、科研機構和政府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定期組織會議、交流活動和合作項目,搭建資源共享平臺,推動信息互通和技術交流,共同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建議整合各類資源,促進技術、資金和市場信息的共享與互通。通過政府支持、企業投資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資金扶持和技術服務體系,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通過合作共贏,實現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
(2)加強企業與企業、政府、科研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激發茶產業的長期活力,英德茶企應加強合作,共同打造產業聯盟。通過組織茶企共同研發新產品、共享市場信息,提升了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加強茶企間的合作的同時鼓勵茶產業與其它產業的跨界合作,激發英德茶產業合作發展的長期活力。在跨界合作方面,英德茶企可以與旅游、教育、文化創意等行業聯手,開發茶文化旅游線路,建設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茶文化研討會等,推動茶產業與文化旅游、教育、科技、農業、林業、環保等多個領域的深度融合。通過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可以打造多元化的“茶文化+旅游”模式,還能促進茶葉企業與其他行業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從而不斷拓展茶產業鏈,提升茶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此外,茶產業還可以與綠色農業、生態旅游、健康養生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茶葉深加工產品,如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化妝品等,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同時,通過與環保部門合作,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保護茶園生態環境,實現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這種跨界合作,英德茶產業將煥發出新的活力,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持久動力,讓茶旅融合發展的道路行穩致遠。
七、結語
英德茶產業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傳承與深厚的文化底蘊。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英德茶產業正以開放的姿態和創新的精神,不斷探索著發展的新路徑。通過科技助農推動制茶工藝的技術創新與智能化發展、充分挖掘茶文化資源打造品牌、利用政府政策支持強化營銷宣傳與市場推廣、加強茶企間及跨界合作激發產業活力等一系列舉措的實施,英德茶產業正逐步構建起一個集種植、加工、銷售、文化傳承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展望未來,英德茶產業將繼續秉承“質量第一、品牌至上”的發展理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文化傳承為靈魂,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我們相信,在全體茶人的共同努力下,英德茶產業定能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為中華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同時,英德茶也將作為一張亮麗的名片,走向世界舞臺中央,讓更多人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王翊卿.英德紅茶品牌發展研究[J].廣東茶業,2024,(03):36-39.
[2]王一如.基于“政府+網紅+農戶”電商助農模式的英德茶農銷售數字化轉型探究[J].福建茶葉,2024,46(04):131-133.
[3]趙崇真,胡海濤,陳海強.清遠市科技特派員提升英德紅茶核心鎮科技力量的工作經驗[J].福建茶葉,2024,46(06):7-9.
[4]駱家寶.基于整合營銷傳播理論的茶文化旅游推廣策略——以英德市為例[J].廣東茶業,2024,(01):33-37.
[5]鐘履雙.英德把縣鎮村發展的短板轉變為“潛力板”[J].源流,2024,(01):16-18
[6]劉翠玲,秦冬,凌彩金,等.基于高光譜圖譜融合技術的英德紅茶等級快速無損判別[J].農業機械學報,2023,54(03):402-410.
[7]賴嬌.英德市紅茶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21.DOI:10.27136/d.cnki.ghunu.2021.000409.
[8]羅春梅,羅雪輝,溫曉媚,等.英德紅茶:“產業園+”促高質量發展[J].農產品市場,2021,(04):20-22.
[9]陳慧英,操君喜,孫世利,等.科技支撐英德紅茶產業發展60年:成就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20,47(11):209-217.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0.11.023.
[10]李毓,謝兆雪.文旅融合視角下廣東英德紅茶旅游產業發展研究[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21,31(02):66-69.
    掃一掃 分享悅讀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關于英德茶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本報告深入調研了英德市茶產業的發展現狀,重點涵蓋了茶園種植、制茶工藝、市場營銷、品牌建設及茶文化傳承等多個方面。作為廣東省重要

攜鄉鎮政府共創美好意溪未來

攜鄉鎮政府共創美好意溪未來

廣州新華學院“潮”砌蓬勃社會實踐隊于2024年7月14日星期日深入意溪鎮政府,協商此次三下鄉之行工作歷程以及此行目的

山歌聲聲頌黨恩,溯尋傳承紅色情

近日,成都理工大學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三下鄉”中華文化傳承團前往江西省鉛山縣石塘鎮,圍繞“兩個結合”的思想,以當地紅色文化的保

三下鄉|醫路童行,鄉約盛夏

三下鄉|醫路童行,鄉約盛夏

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將以山東省為主要實踐地點,深入推進我校“百萬大學生進社區”工作的提質增效,持續打造“醫藥+社區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寡妇一级毛片免费看 | 国产精品18hdxxxⅹ在线 | 激情av | 国产精品hongkong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 一及毛片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成人免费视频网址 | 成人精品鲁一区一区二区 | 久久久夜精品 |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视频中文字幕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动态图 |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片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 天天干干 | 久久熟|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91精品网站 | 国产精品乱 | 成人在线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欧美日精品 |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无遮挡大片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照片91 |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精品福利在线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 | 国产精品1区2区3区 国内自拍中文字幕 | 成人在线免费观看小视频 | 爱爱视频网站 | 日本久久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 亚洲视频中文 | 精品视频99| 福利一区二区 | 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 欧美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