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4日至31日,山東農業大學“重溫紅色精神”實踐團隊在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前往參觀馮玉祥紀念館及陵墓,深入學習這位偉大將領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和學習,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
在活動中,參與的6名學生來自風景園林專業,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先后走訪了馮玉祥紀念館與陵墓。在紀念館,學生們參觀了展廳中詳細介紹馮玉祥生平和事跡的資料。紀念館內的展覽分為多個主題區域,涵蓋了馮玉祥的軍事成就、愛國精神及對社會發展的貢獻。講解員詳細解讀了馮玉祥在抗日戰爭中的卓越表現以及他對國家和人民的奉獻精神。

參觀后,實踐團隊成員們前往馮玉祥的陵墓,向這位歷史人物致以崇高的敬意。陵墓環境寧靜,周圍綠樹成蔭,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在陵墓前,學生們進行了一次簡短而莊重的悼念儀式,表達對馮玉祥的深切緬懷。實踐團隊的一名成員,葛依卓在儀式中發言,表示:“站在這里,歷史仿佛就在眼前,我們能感受到那種為國捐軀的責任與擔當。這不僅是對馮玉祥的緬懷,也是對我們自身使命的警醒。”
在活動結束后,學生們就此次實踐活動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反思。在總結會上,團隊負責人李棟梁指出:“通過這次參觀,不僅讓大家了解了馮玉祥的歷史,更激勵我們在新時代要以實際行動來傳承這種精神。”他認為,歷史不僅是一面鏡子,更是未來的指引,提醒每一位青年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在活動的最后階段,實踐團隊還準備了一系列的后續活動,包括與社區居民的互動與交流,進一步推廣馮玉祥的精神和思想。團隊成員們計劃在學校內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分享馮玉祥的歷史貢獻,以激發更多同學對歷史的關注與思考。此外,他們還計劃在網絡平臺上分享此次活動的經歷,鼓勵更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拓寬他們的視野。
實踐活動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學校的高度認可。山東農業大學強調實踐活動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夠通過更多的實踐課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社會責任感。同時,學校也將繼續支持學生深入農村和社區,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以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與成長。
在參觀結束后的反饋中,多名學生表示,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知識,更激勵了他們要努力學習,未來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馮玉祥的事跡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當代青年肩負的歷史責任與社會使命。張欣怡說:“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傳承這種精神,以自己的行動為國家的未來添磚加瓦。”
為了紀念這次活動,實踐團隊還特別制作了一本活動手冊,收錄了參觀的照片、同學們的心得體會和對馮玉祥的理解。手冊在學校內外進行分發,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馮玉祥的事跡,并激發大家的愛國情懷。
團隊成員們還共同合影留念,記錄下這次難忘的實踐之旅。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實踐活動將成為他們大學生活中寶貴的財富。高子鈞總結道:“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增強了團隊的凝聚力與合作意識。”
在回校的途中,學生們在車上暢談著這次活動帶來的感觸,彼此交流著未來的學習計劃。大家一致認為,要將這次實踐的經驗轉化為今后的動力,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與社會服務,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通訊員 李棟梁 田夢雨 李旸 葛依卓 張欣怡 高子鈞)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