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凜毅先生介紹,白沙細樂納西語稱“崩時細哩”,這部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大型納西族古典音樂組曲,歌樂舞并茂,是納西族音樂的杰出代表。和凜毅先生與白沙細樂的緣分始于兒時,在麗江當地納西族的禮儀活動中,他初次接觸到這一古老音樂,并從此深深著迷。12歲時,他拿起白沙細樂中的重要樂器豎笛,開啟了傳承之旅,如今一家三代八口人都投身于白沙細樂的傳承,累計傳承時長近200年。
談及學習經歷,和凜毅先生感慨萬千。他回憶起父親對自己的支持,尤其難忘父親倡導男女平等參與白沙細樂傳承,讓許多納西族婦女也加入進來,為傳承注入新力量。學習過程困難重重,由于白沙細樂過去沒有樂譜,全靠口傳心授,僅靠“噠、哩、咯”三個音符傳承,堅持練習成為最大挑戰。為提升技藝,和凜毅先生不斷練習,積極參與各類納西族禮儀活動,還常與老一輩傳承人交流學習。
在和凜毅先生心中,白沙細樂早已融入納西族的民族性格,是納西人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他認為,盡管如今白沙細樂的知曉度有所提升,但愿意將其作為終身事業的年輕人較少,這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他強調,傳承白沙細樂需要耐心、恒心,以及對納西族文化的敬重與傳承之心,家人的鼓勵和自身的堅持是他堅守的動力。
近年來,白沙細樂的傳承得到了多方助力。國家和政府的支持、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本地民眾與游客的喜愛,都為其傳承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和凜毅先生提到,如今的傳承環境已大大改善,國家給予的榮譽和搭建的平臺,讓傳承人的地位得到提升。
對于云南口傳文化的未來,和凜毅先生充滿期待。他表示,白沙細樂是麗江納西族獨有的文化瑰寶,是民族的精神家園,一定要讓更多人了解、傳承和保護它。在信息化時代,他非常愿意借助網站等平臺分享傳承經驗,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納西族文化。
此次與和凜毅先生的對話,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白沙細樂傳承人的堅守與擔當。相信在和凜毅先生等傳承人的努力下,白沙細樂這一古老的口傳文化將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也期待云南更多的口傳文化能得到傳承與發展,讓民族文化瑰寶代代相傳。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