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階段,實踐團成員與農場負責人王棟溝通后確定了墻繪地點,并通過實地考察確定了最終墻繪的墻面,對于墻繪的內容,實踐團與當地人民進行商討與溝通,他們表示,想展現美麗鄉村富強振興的一面,又不乏輕松有趣的現代元素。按照要求,實踐團很快確定了墻繪內容,即分成三組進行墻繪,一組、二組為卡通形象墻繪,三組則為鄉村振興美麗面貌墻繪。

圖為團隊成員對墻壁進行起稿工作
繪制過程中,實踐團根據分組很快找準位置,確定尺寸與比例后,用粉筆進行線稿的繪制,然后調色,上色,一氣呵成。過程并不如所想的那么順利,實踐團成員克服了種種困難,調色板不夠就拿來廢棄的盆子,高度不夠就搬來一個又一個的椅子,也避免不了調錯色的問題,實踐團成員們都是抱著精益求精的態度,一遍又一遍的試色,一遍又一遍的改,在炎炎烈日下,汗水不斷滑落,皮膚也因為長時間暴曬變得發紅,墻繪早已不是對實踐團成員能力的考驗,也是對自身體力的一種挑戰。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填色工作

圖為團隊成員進行調色配色工作
在實踐團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墻繪歷時一天完成——大大小小一共畫了三面墻,“龍貓”“海綿寶寶”“鄉村振興”圖躍然墻上,墻繪活動完美落幕,實踐團成員表示,“墻繪的過程真的很累,從早到晚,甚至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但從此這個村莊因為我們又多了一處美麗的風景,想想就自豪。”

圖為團隊成員與墻繪合影
墻繪活動雖然不能從本質上改變一個村莊的現狀,但是它是鄉村文化的一種傳播途徑,代表了鄉村的臉面。“我們來到這里,總是要留下點什么的。”通過墻繪,實踐團成員充分發揮了專業所長,揮毫潑墨,一改鄉村舊貌,為鄉村添上別樣色彩,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