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溫小崗精神,追溯紅色記憶
小崗村是中國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1978年,小崗村人在艱苦卓絕的境況下,勇于改革、挑起大梁,不惜以“托孤”的方式印下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紅手印,實行“大包干”,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此后,小崗村的“大包干”在全國推廣并取得成效。因此,小崗村當之無愧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
改革創新開啟新篇章,“大包干精神”催人奮進。7月12日上午,團隊隊長乘車抵達小崗村進行實地調研,同時為團隊成員進行實時轉播。循著歷史的步伐,團隊首先來到了大包干紀念館,共同感受蘊含其中的“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進入大包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當年按有18個村民紅手印的分田到戶的“秘密契約”,鮮紅的手印震撼人心,這是小崗村人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印記;接著依次參觀了“溯源、抉擇、貢獻、巨變、展望、關愛”六個展區,展區內陳列了大量關于“大包干”圖片、文字以及當年大包干時農民用的部分農具等實物,隊員們通過這些翔實的史料團隊成員重現了當年小崗村“大包干”從醞釀、發生到發展的整個歷史進程,深刻感受到了小崗村40多年的變化,被“大包干”精神所深深折服。參觀完畢后,團隊成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小崗村大包干的體制改革,明白了實踐創新貴在堅持,要敢想敢做,隨即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小崗精神”,用實干托起夢想,用奮斗續寫輝煌。

再見一九七八,探尋小崗經驗
改革不止步,振興闖新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在小崗村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6年來,當地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推動農村改革闖出新路子。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小崗村正描繪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圖景。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智慧農業建設是重要著力點和支撐點,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7月12日下午,團隊在小崗村周邊進行調研,走訪了當地智慧農業相關產業。團隊首先來到了一九七八生態農業園,在與工作人員的交談中,了解到生態園內江蘇長江潤發集團公司與小崗村東西聯動、攜手共進,并通過對葡萄的示范栽培,引導小崗人民以農業結構調整為新起點,發展農業現代化。接著,團隊依次走訪了小崗村洪·張健康產業園、皖美小崗安徽農產品電商平臺線下體驗店等企業,團隊成員了解到2016年以來,小崗村結合實際,瞄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路徑,著力構建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農產品加工業為核心,以鄉村旅游、教育培訓和農村電商為支撐的現代鄉村產業發展格局。
走進小崗人家,感悟鄉村振興
而后,團隊成員在小崗村中進行了群眾調研,與小崗村村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小崗村的種糧戶程先生對隊員們說道:“以前總是擔心自己老了以后誰來種田,后來隨著政府的農業改革不斷深化,種植條件慢慢改善了,從農村走出去的年輕人慢慢又回到了小崗村。”團隊成員了解到小崗鄉鎮政府穩步有序推進土地流轉、大規模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讓小崗村“田成方、路成網、溝相通、渠相連”,更加適宜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小崗村種糧戶周先生對團隊成員說:“現在小崗村很多土地都采用機械化種植,自己家今年流轉土地600余畝,種起來比較輕松,還能為其他人提供農事服務,也可以增加收入。”
近年來,小崗村全面完成2.132萬畝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1.37萬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既讓農民吃下“定心丸”,也助力現代農業發展走上“快車道”。
44年過去,小崗村的發展不負眾望,尤其是新時代以來,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回望小崗村44年的發展,實踐證明只有改革才能發展,面向新時代,我們要敢于創新,為現代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發展貢獻出我們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