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賡續紅色血脈,璀璨海霞榮光”實踐服務團赴溫州洞頭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期間,實踐團參觀了紅色印跡館、女子民兵紀念館,走訪了海霞村、洞頭村、寮頂村等鄉村,采訪了農業農村局、北岙街道團委、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等相關負責人。多方面,多層次的展開了實踐調查。傳承紅色精神,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實踐團參觀紅色印跡館)
實踐的開始,恰逢“青春心向黨,奮進新征程”——洞頭區“新青年下鄉”助力共同富裕暨“家燕歸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啟動儀式。在本次活動中浙江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與共青團洞頭區委員會共建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共建基地”并簽約黨建聯盟項目,學校與團委的結對工作不僅為學子成長成才提供綜合平臺,也為推動經濟社會建設等各項事業的深入發展注入年輕的血液。
“一是要貫徹新思想,激發‘新青年下鄉’新動力;二是要展現新作為,煥發‘新青年下鄉’新活力;三是要適應新需求,提升‘新青年下鄉’新水平;四是要凝聚新力量,形成‘新青年下鄉’新合力。”團區委副書記朱玲愛向實踐團隊提出四點希望。

(圖為洞頭區“新青年下鄉”助力共同富裕暨“家燕歸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啟動儀式上團區委副書記朱玲愛講話)
為助力共同富裕深入發展、尋找當地產業“紅色資源”,實踐團先后去到了紅色印跡館、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尋訪了寮頂軍事文化村以及七彩洞頭村。在紅色印跡館和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中,同學們親自對展館進行講解,進一步感受了海霞精神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力量。在寮頂村,同學們參觀了軍事文化坑道,觀看了紅色影片《海霞》并與園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深入了解當地依托軍事文化這一優勢發展的策略。 之后更是前往熱鬧的七彩洞頭村感受旅游特色,切身感受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

(圖為實踐團采訪寮頂村園區負責人)
踐行海霞精神,貫徹青年擔當,實踐服務團前往北岙街道城中社區,在城中社區總支委員會參與了社區的主題黨日活動,團隊成員還對社區黨員和海霞媽媽志愿者進行了“新時代,新征程,我們都在路上”的黨史主題宣講活動,介紹了近代的紅七軍團的長征過程和“長征精神”在當代航空事業中的深刻體現。

(圖為實踐團參加城中社區黨日活動)
實踐團再度前往海霞村進行采訪,據村主任楊相文介紹,目前村里有海霞學院、海霞軍事文化園以及民宿酒店和青年營等項目產業,村內小學教育采取小班化教學,更是有醫院對接,定期到村里給老人進行儀診。海霞村以紅色為基調,圍繞“吃一天民兵飯,走一條紅色路”,與周圍村莊片區相連、抱團發展、錯開發展。

(圖為實踐團采訪海霞村主任楊相文)
緊接著實踐團前往了海洋水產養殖研究所洞頭基地,并對研究所的張主任等多位負責人進行了采訪,了解了水產養殖的發展前景。之后,實踐團前往洞頭區鄉村振興局,直接對話振興辦主任潘齊奔,進一步了解洞頭區的鄉村振興建設和“未來鄉村”規劃。潘主任說,從2017年的花園村莊項目,到2018年的藍色海灣整治,要發展,首先要把環境問題處理好,用黃沙變黃金。如今的五星級示范村、未來鄉村建設作為載體,無一不在詮釋著農村富裕才是共同富裕。

(圖為實踐團采訪鄉村振興局主任潘齊奔)
實踐團還前往北岙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北岙街道團委書記張鳴老師介紹了北岙街道的人口、企業和未來鄉村建設規劃等各種信息。實踐團更是受到了團區委的慰問。之后同學們前往洞頭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進行了采訪,在與相關負責人的座談中,同學們對洞頭區的整體旅游行業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進一步理解了洞頭區因地制宜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戰略規劃。

(圖為實踐團采訪洞頭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
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隨著洞頭海上花園的建設,近幾年,海霞村以“軍事文化”和“漁家風情”為特色,打造紅色旅游。洞頭先鋒女子民兵連紀念館、海霞軍事主題公園、軍民友誼池,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繼往開來的紅色畫卷。一步一風景、一景一陶然。紅色的五星、古樸的石屋、勾繪出一幅紅色印記的花園村莊,今天,“愛島尚武、勵志奉獻”的“海霞精神”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