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采取了許多具有原創性、獨特性的重大舉措,全國上下團結一心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終于在2020年實現了全面脫貧。由于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脫貧攻堅之路也面臨眾多的挑戰。幸而疫情已得穩定的控制,在2022年7月14日,我們能抓住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機會深入鄉村,調研脫貧攻堅的重大成果以及鄉村振興之路的機遇與困境,喜迎二十大的召開。
由于行程安排的緊湊性,清早我們便趕往了“一把傘”藍莓基地進行產業調研。與山下炙熱的環境截然不同,山頂清風陣陣,為我們的活動開展提供了足夠舒適的外部環境。藍莓生長在山坡上向陽的位置,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撐開的一把把綠色的小傘。藍莓一串串的掛在綠葉底下,由糖霜包裹,晶瑩透亮,摘一顆送進嘴里,酸酸甜甜的口感刺激味蕾,讓人食指大動。在體驗完藍莓采摘后,大家仔細詢問了負責人葉凱有關藍莓的種植、產品加工、產品運輸等相關問題。在兩小時的參觀過程中,一路學習取經,一路深入思考,得到了有益的啟示: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在抵達藍莓基地的路途中不難發現,由于路途遙遠,危險性較高,其地理位置并不是發展產業的理想基地。而此處的藍莓種植基地之所以又快又好,除開政策幫扶等一系列客觀原因外,他們敢闖敢干的改革精神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們意識超前,思維敏銳,善于捕捉,把握和利用好了機遇,用事實證明了觀念變則行為變,行為變則習慣變,習慣變則命運變。要想在鄉村振興之路上邁出一大步,“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客觀條件奮起直追是必要之舉。

(圖為實踐隊在藍莓基地體驗采摘藍莓)
“一芽一葉一抹香,一人一簍采茶忙。”除藍莓種植以外,茶葉種植也是高縣一大特色。一山茶葉養一方人,是這里的生動寫照。循著茶香,我們來到了高縣興科茶葉專業合作社,探尋茶葉種植的奧秘。與城市大型茶葉加工基地不同,高縣的茶葉基地主要呈現家庭作坊模式,以小型、精簡、高效為主要特色。以向農民購買種植的茶葉,規模化進行翻炒加工,以日為單位在固定時間向訂購的顧客寄送商品,剩余茶葉封存為生產經營模式。在鄉村振興之路中,隨著政策、知識、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完善,合作社茶葉銷售也有了可喜的變化:首先,順豐快遞能夠直達茶葉基地,提供上門服務,運送商品已經足夠便利;其次,貸款政策的優惠為生產者生產經營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有待解決:第一,地區之間的政策幫扶存在差異,例如筠縣已經先一步實施了無息貸款政策,為茶農開展生產經營進一步解決了后顧之憂,而高縣并無這一政策,即使貸款手續較原先更為簡潔,但仍需支付利息,對于茶農來講也是不小的負擔。第二,隨著信息網絡的發達,發展線上商店會是拓寬銷售途徑的捷徑,但辦理線上資質證明等一系列手續過于繁雜為茶農開展淘寶等線上運營模式制造了壁壘。對于茶葉基地的參觀學習充實而有意義,為推動茶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還需要吸收先進經驗,進一步強化高縣茶葉產業優勢,以點帶面,提升茶葉種植及制作的技術水平,打造別具一格的高縣品牌。

(圖為實踐隊在高縣茶葉專業合作社外的合影)
經過這一天的體驗感悟,我們順利完成了當天的社會調研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了我回報社會的意識:面對仍然處于貧困線邊緣的人民,作為一名大學生,運用自身所學所思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鍛煉了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一些突發狀況,面對高溫天氣,高效快速的完成任務是對于我自身素質的完善。在我看來,三下鄉是一段路,時而坎坷,時而會發覺沿途風景獨好。這是一場美麗而懵懂的邂逅,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遇見,而后帶來了不可磨滅的感動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