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法學視角,創新實踐觀察
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樣板工程,其建設和發展無論是對于加深中巴兩國友誼、促進中巴經濟協調發展,還是對于穩固當今國際秩序,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在實踐前期,團隊與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相楊女士進行了多次會議,從各方面了解中巴經濟走廊目前的發展狀況。當團隊成員問及目前存在的問題時,相楊女士給團隊提供了大方向:“由于兩國法律制度的諸多不同,在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進程中,貿易摩擦和投資糾紛難以避免,同時也存在著相關法律風險。”
在此情況下,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性和建設法律走廊的必要性。團隊結合所學的專業知識,搜集整理中巴經濟走廊發展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和中巴法律體系的差異,總結出雙方的法律爭議主要體現在勞務、稅務繳納、金融交易、知識產權等方面。
以實踐為依托,采訪業界大牛
經過前期線上準備,團隊于7月3日在寧波圣祥林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進行市場調研,并且采訪了總經理虞崢崢先生。
團隊成員以自己創新創業實踐經歷為依托,分別從巴基斯坦的市場狀況、創業經歷和創新經驗等方面向虞崢崢先生進行采訪和咨詢,具有多年商業經驗的虞崢崢先生耐心解答了團隊成員的問題,語言幽默風趣,通俗易懂,他生動形象地將巴基斯塔目前的國內貿易狀況比作是“零散的背包客”,難以形成較大的供應鏈。并且,由于中巴雙方存在著不同的文化基礎,巴方的商人很難像中國的企業一樣相互之間謀求合作,互利共贏,因而其貿易經濟并不發達。
但是,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幫扶下,中巴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兩國文化交流也更加深入,這不僅推動了巴基斯塔的經濟貿易,同時也為中國的創業者們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巴基斯塔目前市場競爭力壓力小,尤其在法律咨詢服務方面不成體系,雙方的法律合作都十分零散。因而,虞崢崢先生認為團隊的創業切口具有創新意義,為團隊提供了創業的建議,他提出團隊可以將目標群體從企業和個人轉向提供法律服務的咨詢機構,構建兩國法律溝通的平臺,架起法律走廊的總體框架,為中巴經濟走廊保駕護航。
當團隊成員問及這種創新創業經歷給地方經濟帶來的影響時,虞崢崢先十分自豪地說道:“與巴方進行外貿合作,不僅能夠為我國區域經濟創收,更會推動巴基斯坦當地零售業等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進一步加深中巴友誼。”

圖為團隊在采訪虞崢崢先生,團隊通訊員吳芊芊供圖
實地走訪調研,明確創新方向
在采訪虞崢崢先生過后,團隊成員來到了公司的內部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對公司的優秀產品進行參觀和學習。
“你們知道,這個是什么機器嗎?” 虞崢崢先生展示了一臺神秘的機器,向團隊成員們拋出了問題。成員們各自提出猜測,從“物聯網”到“互聯網+”,意見不一,在成員們的熱切討論中,虞崢崢先生微笑著展示了產品使用說明書,這個看似簡單的機器是針對“學習強國”研發的線下強國一體機,功能繁多,能夠為線下“學習強國“提供便利。
隨后,團隊成員了解到,這臺機器是企業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市場需求后,精準把握現實中的重點問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支持下,靈活利用互聯網創新技術研發而成,實現了線上線下學習的一體化。團隊成員們通過掃描二維碼加入會議,切實體驗了強國一體機的便利之處,會議記錄清晰和學習資源豐富等創新優勢令人印象深刻。
這給團隊成員們帶來了極大的啟發,明確了在未來走廊建設過程中要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以現實需求為導向,從而明確創新創業的方向,同時要學會融入互聯網等創新技術,真正發揮出青年學生的創造力。

圖為“強國機”及外配設備和宣傳手冊,團隊通訊員王子璐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實地調研參觀,團隊通訊員王子璐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實地調研參觀,團隊通訊員王子璐供圖
巴基斯坦是我國唯一的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是名副其實的“鐵桿”兄弟,中巴經濟走廊需要法律的保護和協助。中巴走廊守護者團隊立足法律視角,進行市場調研,對經驗豐富的創業前輩進行采訪和學習,力圖構建中巴法律平臺,熟練運用中巴兩國法律知識、提供相關法律服務的專業性人才,為中巴經濟走廊保駕護航。
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團隊秉持著“一身正氣、一腔熱血“的信念,積極關注國家的相應政策,響應政策創新性地進行創業發展實踐,揚起新時代中國青年就業創業之帆。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圖為團隊成員的合照,團隊通訊員王子璐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