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隊長的帶領下,調研團先來到了鳳陽縣樓南社區居委會進行調研,通過與居委會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我們初步了解到了樓南社區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樓南社區常住人口九千多人,現下轄7個生產隊,當地耕種有水稻、玉米、紅薯等谷物,同時種植有葡萄、油桃等水果。“碧波萬頃,麥浪滾滾”,這是社區農業發展區給隊員們的印象。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社區工作人員 朱偉琳 攝
下午,調研團前往鳳陽縣下轄鄉村進行調查。通過走訪調查,隊員們了解到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專業人員會指導農戶們進行科技化的管理,這樣有利于農作物增產,農作物經濟效益也會大大增加。隨著調查的進行,調查隊員發現一些村委所擁有的土地較多,于是,他們通過土地流轉的手段實現了大規模種植,外加采用滴灌技術,無人機噴灑農藥、機械化收割等技術規范種植,大大提高了農業現代化水平,切切實實落實了智慧農業,科技興國。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農戶 朱偉琳 攝
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采用現代化農業技術。一些土地較少的個人土地,因為勞動者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較差或土地資源較少等原因,仍然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收入水平較低。對此,隊員們聯合村委會向村民們詳細的介紹了科技對于當地農業的重要性和現代化生產的步驟,以幫助村民科學種田,村民們也認真聽取了隊員們的建議。此外,村民和村干部告訴我們,隨著技術的發展,平均每畝農作物的產量大大提升,而每畝人投入的勞動時間反而少了。說到此,大家充滿幸福感,這也展現了智慧農業在農村大有可為,科技+農業正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書寫著新的人間奇跡。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農戶 楊妮婷 攝
“農,天下之大業也”,此次社會實踐接近尾聲,但智慧農業才剛剛開始蓬勃發展。在這次實踐中,大家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感,完成了自我價值的更大實現。我們堅信在億萬萬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未來會有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助力智慧農業的發展。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當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