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手工課,能夠讓孩子們把心中的想象,通過繪畫、折紙、泥塑等形式表現出來,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更能讓學生們在動手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從而擴展學生們的想象空間。

(圖為小班孩子上美術課)
在一至三年級孩子組成的小班中,上課前老師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筆畫的小恐龍,靈動可愛的小恐龍一下抓住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在老師還未教授繪畫步驟時便開始自己在紙上模仿創作,畫出來的作品也五花八門,不得其道。孩子們也是很苦惱,紛紛催著老師教他們畫,在經過老師的指點后,孩子們立刻低頭沉浸于畫畫。孩子們都熱心地幫助著不會的同學,帶他們一筆一筆重復老師的繪畫步驟,課堂上一片歡樂和諧。在越畫越熟練之后,孩子們便開始創新,為小恐龍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為小恐龍畫上家人。課堂最后以老師畫的動畫《海綿寶寶》中的菠蘿屋結束,孩子們都意猶未盡,甚至在下課后還讓老師看自己的作品。一堂簡單的美術課充分激發出了孩子們的創造力,也勾起了對美術的興趣,一節課的時間雖短,但是留給孩子的影響是無限的。
在四五年級孩子組成的大班中,考慮到孩子們年齡和接受能力的差異,美術課教授的是素描和自己的卡通人物肖像。老師先以物體的三視圖為基礎,為孩子講述素描的基本原理,接著演示正方體的繪畫,孩子們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很快就能夠畫出雛形,還能夠變換角度創作。素描告一段落之后便開始畫自己的卡通人物肖像,孩子們起初還沒有頭緒,不敢下筆,在經過老師的點撥“要把自己的特點突出出來”后,孩子們稚嫩的筆刷開始在紙上小心翼翼地描繪,回想著自己的個人特點,將其勾勒成線條,一個個生動的卡通人物很快就躍然于紙上。
小班的第二節手工課程是泥塑,此節課程是完全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而開設,在孩子們的強烈請求下,老師帶領孩子們進行了一節課的彩泥創作。

(圖為小班孩子進行彩泥創作)
課堂上,老師先為學生們講解許多關于彩泥的特性、制作方法、構圖擺放、素材色彩搭配的知識。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不時地就制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向老師和身邊的同學們請教、互相交流。學生們根據自己的喜好,精心搭配,制作自己專屬的作品。一節課的時間,孩子們慢慢認識并制作出了許多小動物和自己身邊見過的事物,孩子們都抑制不住喜悅之情,迫不及待地和老師分享著自己的成果,更想要拍照留念。
大班的第二堂手工課則完全交給了孩子們。老師們組織了一場“創意手工折紙”比賽,同學們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折紙創作,可以在折紙的基礎上進行裁剪、涂鴉,最后由同學們輪流展示相互評分,決出前三名。

(圖為大班孩子做手工)
孩子們的好勝心成功被激發出來,創作靈感如泉涌,一張張彩紙在孩子們手中翻飛,各種新奇的創意紛紛展現,孩子們都拿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來全力以赴地參與這場比賽。最終孩子們呈現的作品也是五花八門。一些常見的小動物被孩子們畫上五官和表情,栩栩如生,還有各式各樣的花朵拼成的花束、可以多次展開的賀卡、展開后可以變成窗花的折紙花朵、由愛心和花朵拼成的信封......孩子們的創造力是驚人的,最后的評比也是難分勝負,于是所有的孩子們都拿到了獎勵,一節課程讓孩子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工課程不僅培養了孩子們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了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更是釋放了孩子們的童心天性,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得以迸發。同時也非常有助于拉近學生們和老師們的關系,老師們在孩子們動手時會一點一滴地指導,這更利于開拓學生們的眼界,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讓山里的孩子走出束縛,勇敢地表達他們的想法,傳遞希望與愛!(撰稿人:河南工業大學“金種子”社會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