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踐守護安全,用愛心助力成長
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全國上下喜迎黨的二十大。大學生寒假三下鄉活動給了我一次服務社區奉獻社會的機會。暑假開始的時候,我加入了曲阜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青春千里行”社會實踐小隊,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調研,增強青少年“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意識,幫助青少年養成健康行為,使得青少年能健康成長、終身發展。疫情期間根據防控需要,2023年1月25日,我在我的居住地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侯集鎮附近的幾個社區,進行了生命安全與健康的訪談,對社區青少年兒童安全意識情況、在校生命安全教育學習情況以及社區生命安全知識宣傳普及情況進行了解。我們訪談對象分成了兩大類,一是正在上幼兒園或者小學低年級的兒童組,一是小學高年級以及初高中的青少年組。我們明確了本次訪談的目的,即增強青少年生命安全與健康的意識,深入了解青少年群體掌握防溺水和防火災安全知識的程度,從而了解社區、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現狀以及效果,為我們接下來在社區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宣講,從而在全社會提高保護青少年安全的意識做出準備。最后,我們對訪談提綱的制定進行了分工,大家從多種渠道搜集了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文件、案例、政策、論文等資料,在隊員們的商討下確定了訪談提綱的具體內容。
當下各大新聞媒體都有報道青少年因溺水、觸電身亡的事件,所以現在的青少年對安全有一定的意識,但是并不能完全處于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所以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我在詢問過程中得知,青少年普遍感覺學校在宣講知識、安全演練方面做得比較好,而社區則是提供保障安全的硬件設施。現在中小學都會定期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向同學們介紹安全事故是如何發生、應怎樣預防怎樣應對。但是學生數量龐大,學校無法模擬真正的危險環境,供廣大學生親身操作滅火器、救生圈的工具,同學們反映能聽懂聽會,但是自己真正遇到危險,還是不會用。好比學的知識要通過做習題來鞏固,我認為,學校應該在每學期組織學生到實踐基地,親身演練怎樣應對危險。對于社區而言,缺乏安全教育的力度。我了解到,社區也會通過廣播、設置安全知識宣傳欄等來進行安全教育,這些知識更加適合居家居社場景,與學校教育形成互補,更加全面地完善了青少年安全知識儲備。但是青少年參與度不高,并且存在普及性低的問題。社區的這些活動并不能保證所有青少年都夠參與其中,我認為應該通過發放宣傳單,具體到每家每戶,并定期召集本社區所有青少年,集中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演練。
通過此次的調研,我了解到了在學校生面安全與健康教育逐漸走向全面發展的同時,社區、家庭對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仍然存在短板與缺陷,尤其是在暑假期間,學校與社區、家庭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不能做到有效銜接。這正是我們實踐團隊需要努力改變的地方,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幫助社區內青少年兒童安全、快樂地度過假期。
作者:盧瑞琪
“青春千里行”社會實踐小分隊
審核老師:楊丹丹
“青春千里行”社會實踐小分隊
審核老師:楊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