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隊合影)
走訪木耳小鎮西川村是陜西省柞水縣下梁鎮下轄村,柞水縣生態環境優良,被譽為“天然氧吧”,這里出產的木耳以味道鮮美、個大肉厚、營養豐富而遠近聞名。2007年,“柞水黑木耳”獲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A級認證;2010年12月,當時的農業部批準對“柞水黑木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當地的木耳小鎮是由當地人民政府打造的“特色旅游小鎮”小鎮上有一個柞水木耳博物館,主題為木耳和食用菌文化,以綠色低碳材料為主,館內分別有歷史文化區、標本展示區、菌藝展示區、生態模擬區等多個區域,多方面反映了當地的食用菌文化,在這里,實踐組的隊員們不僅看到了食用菌栽培的悠久歷史及各種相關科學文獻,還順便了解了各類食用菌的營養及藥用價值。
隊員們隨后又來到西川村助力鄉村振興的秦峰農業,進一步了解木耳加工和銷售情況。工作人員為隊員們詳細介紹了木耳盛產車間的加工設備,在電商銷售方面,他們將產品放在抖音、天貓、832扶貧平臺等線上平臺進行銷售,將產品售賣到全國各地。

(隊員參觀木耳博物館)


(隊員采訪工作人員)


。爢T參觀生產車間)
采訪村支書為了更好的了解木耳產業,隊員們對西川村下梁鎮的村支書進行了訪談。村支書向我們介紹了當地木耳的基本情況,原來早期木耳是以地栽為主,后來改進為大棚模式,這樣一來既節約土地也便于管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提高,大棚采用自動化管理,可以遠程進行控制溫度和濕度,還能線上與專家交流。當地政府積極引導村民發展木耳產業,以技術培訓、資金扶持等方式,提高了木耳的產量和品質,同時也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電商這類新的的銷售方式也給柞水木耳帶來了新的生機。村支書還說到當地勞動力的流失也是最近幾年經濟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

。爢T進行采訪記錄)


。爢T采訪西川村村支書)
參觀研發中心西川村內有一個食用菌技術研究示范基地,這里采用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隊員們來到木耳研發大棚,仔細觀察木耳生長發育過程,了解到木耳類及其他品類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條件。通過交流,隊員們得知在研發中心主要培育的是一些野生菌類為主,再經過人工干預馴化的新品種,也就是引進的改良版。

。爢T進行采訪)


。爢T近距離觀察木耳生長情況)
品云蒙山茶柞水縣杏坪鎮中臺村地處秦嶺腹地,因為山大溝深,很早以前,“貧窮”“落后”是這里的代名詞。為了徹底擺脫全村經濟發展滯后的現狀,中臺村“四支隊伍”充分抓住蘇陜協作重點扶貧產業項目機遇,在江蘇南京高淳駐柞工作組援建下,建成柞水唯一的“綠色茶葉示范基地”,茶葉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非常可觀。
早在2018年,時任南京市高淳區駐柞工作組組長、柞水縣委常委、副縣長楊宏玉組織援柞農業專家在走訪中發現,柞水是商洛市唯一沒有茶葉產業的縣,而茶葉恰恰是高淳富民的一項重要產業。從2019年開始,蘇陜兩省結對幫扶,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駐柞水工作組在楊宏玉的帶領下,大力推進東西協作,實現南茶北移,千畝無性系茶葉種植園應運而生。
中臺村“省級非遺傳承人”魏緒明老人的漁鼓獨唱《喜悅的茶園》,“云蒙山茶真是美,云蒙山茶就是香,各地品茶到中臺,幾種名茶品一品。眼下就要采芽尖,高檔茶葉闖天涯,吃也香、睡也甜,精神飽滿建家園。”就是云蒙山茶的真實寫照。

(隊員了解云蒙茶山產品)
實踐隊員們走在西川村的小道上,看到的是更青的山、更藍的天、更綠的水、更好的新農村,看到的是精神面貌更好的西川村人民。他們緊跟時代步伐,抓緊了鄉村振興機遇,不斷地發展創新,走出了屬于自己的道路。脫貧攻堅絕不是一句空話,鄉村振興我們永遠在路上。隊伍專項:賦能鄉村振興
隊伍名稱:“云蒙茗香,葳蕤繁祉”
所屬院系:法學院
負責人姓名:蔣智溶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