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助老,朝夕相伴。又是一年夏,杭商“執暮”團隊如約來到迎春社區,憑腳步跨過生疏,借訪談化解孤獨,用雙手傳承希望。
團隊介紹
執暮團隊是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一支志愿團隊,通過走訪交流的形式,積極為老人提供心靈關愛。同時倡導以傳統手工藝為媒,連接溝通的紐帶,提供陪伴之余,為文化傳承提供正向支持。
時光印記,百歲人生
“即使生命終將遲暮,過往歲月不負深度。”
在迎春社區王書記的引領下,團隊拜訪了一位又一位的遲暮老人。在老人群體當中,有經歷過歷史變遷,形勢更迭,光榮退休仍不輸精神氣韻的前人大代表;也有兢兢業業,從事機密文件印刷工作,遲暮仍為人謹慎的退休企業員工;還有執著堅守,任憑時代消磨,而手握傳承星火的非遺傳承者……而在 “嘮家常”式的訪問交談下,氛圍很快變得活躍輕松。老人們也打開了話匣子,他們的故事跨越漫長時光,甚至穿越不同年代。或許這些故事看似瑣碎,但執暮團隊愿用紙筆將話語串聯。那些過去的故事或許已蒙塵,然而只要輕輕呼出一口溫熱的氣息,便將如老人們此刻的眼眸一般,穿越歲月迷霧,點點星光,熠熠生輝。

塵封的記憶蘊含著歲月的深邃與厚重。透過相機取景器,我們得以順著生命的自然肌理逐一揭開。作為一項充滿溫情的志愿活動,我們希望透過鏡頭與相框,定格溫馨瞬間,為老人們提供心靈上的支持,留存寶貴的記憶。

傳承古韻,老有所教
“傳承是如風,穿越千年的長廊,喚醒心中的向往。”
在書記的介紹下,團隊了解到社區中有很多傳統文化技藝的堅守者,他們那視若珍寶的剪刀與紅紙、鐵針與棉鞋,仿佛訴說著一段段前世今生。團隊志愿者聯系到了這些老手藝傳承人們,憑借誠懇的態度求學訪問,借此點燃傳承之火。

一針一線,一刀一剪,都蘊含著老一輩的智慧與堅持。團隊志愿者們跟著老人投入到技藝的學習中,在傳承人們不厭其煩的手把手教導和耐心的技藝演示下。志愿者們也初步體悟到了傳統技藝背后有著更多值得深究的學問。就像漢字成就于筆畫構造與相連,看似簡單的剪紙也是以許多剪紙語言組成的。梅花、荷花、櫻花,細致入花瓣形狀,花蕊構造,花心大小,每一剪方向、形狀和力度的選擇都意味著最后成品類別的大不相同。同樣,針織的每一回下針和上挑,毛線的每一回交叉與穿引,圖案的每一種紋理和布局都有著背后更為深邃的邏輯與聯系。這些學問,亦或是源于生活的實踐總結,亦或是追求創新的求索發明,如今都是深藏功名背后的技藝內涵,更是古老記憶力里值得夸耀與傳承的偉大智慧。

除一部分手工藝品留作紀念外,團隊還將成品針織線帽和剪紙窗花贈與社區老人,將愛心寄存于傳統工藝制品。志愿者們希望能通過這些行動,深入文化傳承的同時,為老人們帶去更多充滿文化魅力的溫暖與關懷,看到更多老人收益于團隊的志愿活動。讓非遺文化不留于紙筆,讓非遺文化充斥著為老志愿服務的精神傳承。
在活動的最后,執暮團隊很感謝社區成員的配合,也感恩每一位默默堅守的老人,他們的身上無一不承載著過往歷史的變遷,體現著文化傳承的責任與擔當,閃耀著淳樸善良的道德光輝。執暮團隊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青年學子投入助老隊伍當中,讓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全社會薪火相傳,傳統技藝背后深邃的文化內涵能夠得到真正的體悟與傳承。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