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促發展,西沈馬莊展新顏
首先實踐隊員來到了西沈馬莊村村委會,隊員們聚焦大棚產業發展,以及黨支部引領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與西沈馬莊村黨支部書記趙書記展開了全方位的交流。據趙書記介紹,2020年初,西沈馬莊村在全鎮率先成立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東港區引領農業種植合作社。該合作社主要開展大棚油桃種植與苗木栽培業務,并以打造現代化循環生態農業園為目標,集綠色果蔬種植、采摘與銷售等功能于一體。這一舉措不僅推動了土地的規模化經營,讓農民實現了抱團發展,更為大棚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極大地激發了土地資源的活力。
同時,當地村委會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優勢,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實踐隊員了解到,為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村委會經過多方考察和洽談,通過與實力雄厚的公司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推行訂單式種植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公司根據市場需求提前向合作社下訂單,明確農產品的品種、數量、質量標準以及收購價格。合作社則按照訂單要求組織生產,避免了盲目種植。這一模式的推行,成功化解了農產品滯銷這一長期困擾農民的老大難問題,為農民的穩定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
深入鄉村種植一線,傾聽農戶振興心聲
與趙書記交流過后,實踐隊員們迅速行動,分散至田間地頭,與村民深入交流。在與村民李大爺的交談中,隊員們了解到,近年來隨著農業技術的推廣和種植環境的優化,大棚蔬果產量穩步提升,但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這讓農戶們面臨收益不穩定的困擾。同時李大爺介紹道,現在村里從事大棚種植的多為老年人,年輕人多外出打工,很少留在村里從事大棚種植,這一現狀導致村里大棚種植缺乏新鮮血液與創新思維,在新技術推廣、新銷售模式探索上進度緩慢。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到大棚產業的長遠發展。此次走訪,實踐隊員們收集到了大量一手資料,真切感受到村民對大棚種植的熱情與期待。隊員們表示,將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詳細報告反饋給相關部門,為鄉村大棚產業的持續發展建言獻策,助力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走進科學規劃大棚,探尋鄉村振興密碼
在村民的帶領下,隊員們走進大棚,眼前井然有序的景象令人贊嘆。一排排整齊的種植槽內,各類蔬菜、瓜果按照科學間距排列,在精心調控的溫度、濕度環境中茁壯成長。據工作人員王女士介紹,村里的大棚種植依據不同作物的生長特性,劃分出多個功能區域,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例如,耐陰作物與喜光作物合理搭配,既能充分利用光照,又能提升單位面積產量。
隊員們在現場仔細觀察,發現在每個大棚里都有一個小黑板,每周五合作社都會開設“周五馬扎課堂”,詳細向農戶介紹各種農產品的播種時間、施肥記錄、病蟲害防治措施等信息。這種精細化管理方式,讓種植過程有跡可循,為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沒想到大棚種植如此講究科學規劃。”實踐隊員甘唯萌感慨道。此次實踐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合理規劃種植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未來,隊員們計劃運用所學知識,為大棚種植的智能化升級提供技術支持,助力鄉村產業持續發展,讓規劃種植的優勢在鄉村振興中得到更充分彰顯。
此次深入農業大棚的社會實踐,對每一位隊員而言,都是一次寶貴且意義非凡的經歷。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隊員們不僅親眼目睹了規劃種植為鄉村帶來的蓬勃生機,更深刻領悟到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與重大意義。通過與農戶們的密切交流,隊員們將自身所學與實際生產緊密結合,不僅為大棚種植提供了一些創新思路,更收獲了農戶們質樸而真摯的信任。實踐雖已接近尾聲,但隊員們深知,這只是助力鄉村振興的起點;氐綄W校后,他們將整理實踐成果,形成詳盡的調研報告,為相關部門制定決策提供參考。同時,隊員們還計劃持續關注該鄉村的發展,組織更多同學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來。他們決心以實際行動,為鄉村的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讓農業大棚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推動鄉村振興的巨輪穩步前行。(通訊員 安琪)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