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能源當道,農戶生活利弊交織
實踐隊通過在理稼莊子村采訪調查,了解到傳統能源在農戶日常生活中仍占據重要地位。煤炭作為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以其相對低廉的價格和較高的熱量輸出,成為許多農戶抵御嚴寒的選擇。然而,據村中的老年人們說,煤炭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塵和有害氣體,不僅嚴重影響室內空氣質量,還對室外大氣環境造成污染。同時,煤炭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這使得農戶在取暖成本上存在不確定性,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戶在冬季取暖時面臨較大壓力。

圖為理稼莊子村農戶家的煤炭堆。李珂 供圖
實踐隊員走訪村民王女士了解到,柴草也是村民常用的能源之一,主要用于日常烹飪。村莊周邊豐富的農作物秸稈和柴草資源,為村民提供了免費且易于獲取的燃料。但是,柴草燃燒效率較低,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進行收集與處理。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濃煙不僅會刺激呼吸道,長期使用還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對村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傳統能源在滿足農戶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也給農戶生活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經濟負擔的隱憂,其弊端逐漸凸顯。
新能源初露頭角,鄉村應用方興未艾
在走訪多家農戶的過程中,實踐隊發現太陽能、天然氣等新能源開始走進理稼莊子村并且在許多方面投入使用。新能源的出現,為鄉村能源消費帶來了新的活力,村民們對其接受度也在逐漸提高。在村里,太陽能熱水器的安裝較為普遍。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能將水加熱,無需消耗傳統能源,具有節能、環保、使用方便等優點。只要有陽光照射,村民就能隨時用上熱水,滿足日常生活的熱水需求,極大地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村民王女士表示,“自從有了這太陽能熱水器,日常洗手、洗菜、洗澡都能及時用上熱水了,手上因為長時間用冰水導致的關節炎也不疼了。”

圖為理稼莊子村農戶的太陽能。紀翔宇 供圖
天然氣也在逐步走進村民生活。部分新建房屋已預留天然氣管道接口,一些村民已經率先使用上了天然氣。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燃燒效率高,產生的污染物少,不僅能提高烹飪效率,還能保持廚房環境的清潔。相較于傳統的柴草和液化氣,天然氣的使用更加便捷,只需輕輕一擰開關,就能立即使用,且火力大小可隨意調節。
成本認知成絆,新能源推廣遇阻
盡管新能源優勢明顯,但在農戶間的推廣工作卻略有欠缺。據實踐隊員對農戶的采訪了解到,新能源的建設成本是其在鄉村推廣的首要障礙。大部分農戶認為,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前期購買和安裝成本高昂,一套設備下來,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這對于收入有限的農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此外,設備的維護和維修也需要一定的費用,這進一步增加了農戶使用新能源的成本。天然氣管道鋪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雖然部分由政府和企業承擔,但村民仍需支付一定的開戶費和初裝費,這讓很多農戶望而卻步。

圖為實踐隊員采訪農戶能源使用現狀。李紀琰 供圖
許多農戶對于新能源的認知不足同樣制約著新能源的普及。通過部分農戶填寫的調查問卷得知,不少村民對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的工作原理、維護方法缺乏了解,擔心設備出現故障后難以維修,且維修成本過高。由于缺乏相關知識,村民在面對新能源時,往往持謹慎態度,不敢輕易嘗試,這導致新能源在鄉村的推廣有了重重阻礙。
政策補貼發力,宣傳科普添翼
面對新能源推廣難題,當地政府積極作為。在采訪理稼莊子村村委書記的過程中了解到,政府對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的農戶給予資金補貼,根據設備的功率和安裝規模,給予相應比例的補貼,降低了農戶的購買成本。同時,在天然氣推廣方面,政府協調企業加快管道鋪設,并對天然氣費用給予優惠,降低了村民的使用成本。村委會還會定期通過社區進行廣播宣傳,為村民詳細講解太陽能、天然氣的使用方法、安全注意事項以及維護保養知識。在社區宣傳欄中張貼新能源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片,讓村民了解新能源的優勢和好處。通過這些宣傳科普活動,提高了村民對新能源的認知和接受度。
此次實踐隊員在理稼莊子村的調研,深入剖析了鄉村能源消費模式與農戶生計的緊密聯系。鄉村能源消費正處于傳統與新能源交替的關鍵時期,要實現能源的綠色轉型,仍需政府、社會和農戶共同努力,克服成本和認知等諸多障礙,讓新能源在鄉村大地綻放光彩,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力。(通訊員 李紀琰)

圖為心系農情實踐隊隊員合照。李珂 供圖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