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體驗:探尋日照農民畫之美
2025年1月25日下午,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曲韻傳遺隊的隊員們懷揣著對農民畫藝術的熱愛與敬仰,走進了日照錦麗工作室。趙潔老師的工作室坐落在日照市的一隅,這里雖然遠離喧囂的市中心,卻充滿了藝術的氣息和生活的溫度。當曲韻傳遺隊的成員們踏入工作室的那一刻,他們被墻上掛滿的色彩斑斕、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民畫深深吸引。這些畫作,每一幅都講述著日照大地的故事,傳遞著農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圖為實踐隊隊員參觀。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宇璇 供圖
趙潔老師作為日照農民畫最年輕的傳承人,她的身上承載著傳承和發展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重任。她熱情地迎接了曲韻傳遺隊的到來,并向他們介紹了日照農民畫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以及自己在傳承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在參觀講解中,她詳細介紹了每一幅名師畫作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和背后的創作故事,也分享了自己作品的創作經歷。趙潔老師還同隊員們分享日照農民畫入選非遺的艱難歷程,以及幫助老傳承人申請專利的故事。
在趙潔老師的工作室里不僅僅有著鄉土氣息濃郁的農民畫,也有著色彩艷麗的刺繡。經過老師講解,隊員們了解了這些刺繡的來歷,是趙潔老師想要打破人們對于農民畫“土”的傳統觀念,將刺繡與農民畫結合,一經推出便深受喜愛,讓日照農民畫在發展中站穩腳跟。在老師熱情的講解下,隊員們也迫不及待地學習和體驗農民畫。
深入訪談:了解傳承歷程
在參觀體驗中,曲韻傳遺隊的隊員們對日照農民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萌生了許多問題想要趙潔老師解答,老師也是非常熱情地解答了隊員們的疑惑。趙潔老師說,她認為學習日照農民畫最重要的一點是“突破”,通過突破日常認知事物的形態來進行夸張描述實現創新。而在桃花島的一次研討班經歷,讓她看到了宋全國老畫家即使是手抖也要讓農民畫傳承下去,這也讓她意識到老一輩藝術家對農民畫的喜愛與傳承精神。趙潔老師之所以喜歡農民畫是因為農民畫可以帶給她很強的能量,通過艷麗的色彩可以在白紙上抒發自身的情感。她還和隊員們分享了在傳承中印象深刻的經歷,在最初的小白階段畫了二十多幅小稿,但都被老師否認了,但她沒有放棄,最終創造出了“喜盈門”并榮獲泰山文藝獎。趙潔老師也通過這段經歷明白了老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堅定了自己學習和傳承農民畫的耐心。
在一開始,趙潔老師并不理解為什么同齡人不接納優秀的傳統藝術,不欣賞振奮人心的農民畫,后來她逐漸意識到傳統藝術應該跟隨時代的腳步來記錄當下、展望未來。后來在父親的指點下,趙潔老師發現可以把農民畫和實用的家庭用品相結合,把農民畫從墻上搬到布上,把家居用品上的桌布等產品的刺繡工藝與農民畫相結合,形成農民畫繡。然而在創作期間,趙潔老師和她的團隊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由于農民畫色彩艷麗、針腳飽滿,對于刺繡機器的考驗極大,在最初嘗試階段,經歷了制版師崩潰、機器崩盤等問題,投入較多但效果不盡人意。但趙潔老師選擇抱著挑戰的精神發現和解決問題,在南方考察期間定制了一套合適的機器,終于突破了農民畫繡的瓶頸,創作出了滿意的作品。她認為這是傳承的巨大一步,是一種變革,讓農民畫從靜態的藝術轉化為動態的藝術,讓民俗文化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趙潔老師發現,許多顧客通過買農民畫繡、帆布包、臺布等延伸產品,從而對農民畫產生濃厚的興趣,潛移默化中成為農民畫的宣傳者,帶動了農民畫的傳承與傳播。
趙潔老師認為自己的產品被選入國禮是一種鼓勵和認可,也體現了對農民畫這類民族文化的民族自信。最后,趙潔老師對關注和支持非遺技藝的人們表達了感謝,農民畫是源于民間、長于民間而又回歸于民間的藝術,她認為自己所做的只是點燃了埋在中華兒女心中的火種,她也希望可以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和支持非遺技藝。
結語:探秘農民畫繡,誓守傳承之火
此次對趙潔老師工作室的參觀體驗以及對趙潔老師的采訪圓滿結束,不僅給隊員們留下了關于日照農民畫的美好記憶,更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深思。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藝術之旅,更是一次文化的洗禮,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和傳承的緊迫性。他們誓將這份責任與使命扛在肩上,以實際行動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