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環境普法宣傳活動陽光街道清溪社區火熱開展,為社區居民帶來了一場知識與行動交織的環保盛宴,在鄰里之間掀起了守護生態的熱潮。
知識之光,點亮環保意識
活動伊始,博士村長們充分發揮自身學識優勢,開啟了一場深入透徹的環境普法之旅。在社區的會議室里,法學專業的博士以生動案例為引,將復雜的環保法律法規拆解成一個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從講解《環境保護法》對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的約束,到依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剖析垃圾分類背后的法律責任,居民們如同置身知識課堂,眼神中滿是專注與好奇,在熱烈的互動交流中,對守護家園的法治邊界有了清晰認知。
與此同時,社區的各個角落也被普法氛圍籠罩。宣傳欄上張貼著色彩鮮艷的環保普法海報,每一張都對應著一項法規要點;小徑旁,志愿者們手持宣傳冊,向過往行人耐心講解,無論是晨練的老人還是匆忙上班的年輕人,都在這潛移默化中接收到了環保法治的信號,讓依法保護環境逐漸成為居民們的思想自覺。
實干為范,雕琢社區顏值
普法之余,博士村長小組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環保擔當。當路過那處因疏于管理而臟亂差的垃圾站時,他們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化身環境“小管家”。成員們戴上手套,拿起掃帚,率先踏入垃圾堆積處,將散落一地的廢紙、塑料瓶分類歸攏,又合力鏟除附著在地面的污垢。社區工作者們見狀,也紛紛加入這場清潔行動,大家齊心協力,讓原本異味熏天、雜亂無章的垃圾站迅速“容光煥發”。路過的居民看到這一幕,有的露出驚訝贊嘆的神情,有的默默點頭,在無聲中,愛護環境的觀念如同漣漪般擴散開來,深深扎根于眾人心中。
無獨有偶,社區垃圾稱重處的精準秤突發故障,給垃圾分類工作帶來極大不便。面對這一棘手難題,博士村長小組再次挺身而出。理工科背景的成員迅速圍攏過來,憑借扎實的技術知識,仔細排查故障源頭。線路連接、傳感器調試,在一番精細操作與反復試驗后,精準秤重新恢復正常工作,切實解決了垃圾無法稱重的問題,保障了垃圾分類流程的順暢運行,也讓社區工作者們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協同共進,厚植綠色未來
這場集普法與實干于一體的行動,不僅改善了社區的環境面貌,更拉近了博士村長小組與居民之間的距離。居民們從最初對環保法規的陌生,到如今能主動咨詢、積極踐行,從對社區臟亂角落的習以為常,到參與維護環境衛生的行動自覺,變化悄然發生。
博士村長小組與社區工作者約定,未來將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定期開展類似活動,持續深化環保普法教育,不斷拓展環保實踐范圍。他們將以知識為種子,以行動為雨露,在這片社區土壤上,厚植綠色發展的未來,讓環保之花四季綻放,為構建美麗家園凝聚磅礴力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