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良平先生,1964 年生于管竹村萬里組,擔任中國楹聯學會駐會副會長、法人代表等職務,并為中國書協、民協、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自幼受文學熏陶,癡迷楹聯書法,后得馬蕭蕭、孟繁錦等名家親授,深耕藝術數十載;1989 年,其作品 “建千秋偉業,垂萬古英名” 被毛主席紀念堂收藏,其他優秀作品亦被“翰園碑林”等著名景點收錄并刻掛展示。
蕭良平先生的藝術風格獨具特色,其書法技藝精湛,各種書體駕馭自如。在楹聯創作方面,造詣頗深,自創“詩聯詠志,翰墨抒懷”等佳作,展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蕭先生以“聯墨兼修”的藝術追求,成為了當代楹聯文化的典范。
在文化傳承領域,蕭良平先生主動作為,策劃海內外楹聯書法活動,傳略入編權威辭典,出版《蕭良平書法藝術》,獲 “中國青年書畫家百杰”、“弘揚楹聯文化先進個人” 等榮譽,2018 年,榮登《神州》雜志封面,以藝術實踐詮釋鄉賢文化引領價值。
肖葉先生,字一描,1921年生于管竹關沖,2008年辭世。先生乃書法與文學領域的杰出人物。“以輕描淡寫之筆,描繪人生百態;遲來的芬芳與甘甜,總是如期而至。”這句嵌字對聯,出自肖一描先生晚年之手,巧妙地融入了自己與兒子的名諱,同時反映了先生的命運與對生活的深刻體悟。
先生自幼勤奮好學,酷愛文學,過目成誦。中學畢業后,投筆從戎,成為國民黨部隊的戰地記者。在報刊上發表了大量文章,憑借其卓越的才華和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受到所在部隊師長的青睞,聘為文書。隨部隊轉戰湖廣、貴州等地多年,并與師長之女結為連理。國民黨敗退臺灣后,肖一描先生并未隨行,返回故里,致力于教育與文學創作。“文革”初期,先生將其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三個巖》寄給《人民日報》出版社總編鄧拓,正當作品準備出版之際,卻因“三家村”事件受到牽連,不幸蒙冤入獄多年,《三個巖》亦因此被徹底銷毀。平反后,先生繼續在家鄉從事教育和文學創作,其后出版了長篇小說《情王》,并留下了《艾俊梂》《狗爬巖》等未完成的文學作品。肖一描先生的文學造詣深厚,其毛筆書法獨樹一幟,深受民眾喜愛。
此次實踐團走訪,通過探尋蕭良平先生和肖一描老先生的藝術人生與文化貢獻,為鄉村文化振興挖掘本土典型,給青年學子提供了近距離感悟鄉賢精神的機會,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青春力量的實踐相結合。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