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園藝學院7月6日訊](通訊員 吳憂)為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保護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矢志三農,田園逐藝”赴威海實踐服務團在團隊指導教師陳旭,學術指導教師賈越、任怡然的帶領下于7月6日前往威海農科院種質資源庫、新元果業進行參觀學習,與相關負責人展開交流,并由專業研究人員為同學們進行問題解答。
7月6日上午,實踐團成員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帶隊教師陳旭,學術指導教師賈月、任怡然的帶領下來到威海農科院種質資源庫。威海農科院種質資源庫負責人呂毅向同學們介紹了威,F代蘋果發展概況、果業生產基本情況、果樹種類等,同學們也了解到2020年底,果樹種植面積68萬畝。位居山東省第二;蘋果產業是威海市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支柱性產業,蘋果樹栽培位居首位,栽培面積和產量占比均為80%左右,總面積68萬畝,現代產業園果樹面積為3萬畝。其次為梨樹,面積占比4.2%,面積為3.6萬畝。剩余的為桃,無花果,葡萄等約占2.5-3.5%。他還倡導同學們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充分認識到種質的重要性,將理論知識落到實處。同時,他也介紹了蘋果產業現代發展的優勢以及栽培模式,了解到該第主推技術:放坡栽培,坡改坡。架式栽培:水泥立柱+竹竿+鋼絲;苗木:優選自根砧;土肥水管理:起壟栽培,行間生草;機械管理:機械起壟立柱,噴藥,割草;整形修剪,花果試驗。隨后同學們也就蘋果及無花果的產業問題進行了提問,老師及專業負責人也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專業解答,同學們紛紛表示取得了巨大的收獲。
(圖為實踐團成員觀看視頻講解 吳源朋攝)
7月6日下午,實踐團成員在教師的帶領下,來到威海新元果業展開調研。公司的負責人于偉建向同學們介紹了公司的發展情況。據了解,該公司主要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于2016年建成,是國內第一個蘋果示范園,主要推廣矮化密植,著重果園設施建設,種植區搭建隔架防護措施,防止蘋果受大風天氣影響折斷減少產量,減少農民損失。并且若不搭建隔離架,平均一畝損失6—7萬,而搭建之后損失則減少至2000-3000左右。此外,園區內種植的蘋果品種有:金帥、福布拉斯富士、嘎拉、魯麗、黃金維納斯(簡稱威海金)等,果實豐滿、汁水甘甜,同學們也針對不同的蘋果品種進行了分析調查。負責人也表示,現階段,相關行業缺乏果園管理人才,以田間管理居多,同時倡導同學們能夠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為相關產業發展增添新的動力。隨后,實踐隊員們參觀了營養研究實驗室,研究方向主要針對葉片的營養進行檢測。團隊成員體驗了無土栽培,并總結了其主要作用,即主要解決果實表光問題,把不套袋的蘋果性狀培養成與套袋一樣的性狀,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現階段不套袋蘋果受病蟲害感染嚴重,并且因為品種之間的差異,各個品種之間的套袋發育狀況不一致。于老師對同學們也給予殷切期望,他表示,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汲取知識,在實踐中學習技術,學習為什么能弄好,怎么樣去弄好,如何去弄好農業這三個問題,把課本、老師教導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來,為中國農業發展添磚加瓦。
糧安天下,良種先行。我國是種質資源大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長期戰略保存了豐富的種質資源,但仍面臨著嚴峻挑戰。種質資源是育種創新的基礎,我們要重視種業安全,為糧食安全做好鋪墊,更要深入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做好新品種選育、新技術研發工作。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加強分子標記、基因編輯等育種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實現種質資源研發和育種創新的新突破,努力選育出更多更好的農作物新品種,為保護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回信,提出殷切期望,青年學子應該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生逢其時,責任在肩。作為新時代的農科學子更應該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將理論學習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深入農業生產一線,以實際行動為繪就美麗鄉村、賦能鄉村振興助力。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影 吳源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