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山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法治未來”青年實踐團走進于楊法官工作室,開展了一場富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法官助理李雙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了于楊法官工作室的設立目的和職責范圍,感受了司法服務的便捷和高效,體驗了道路交通糾紛的模擬法庭。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工作人員合影
于楊法官工作室是淄博市首個機動車交通事故專業(yè)化審判改革試點單位,是全省首個交通事故一站式化解中心。該工作室以將司法服務關口前移一步為目標,為當事人提供訴前保全、立案登記、司法調解及審判等“一站式”服務,讓群眾進入事故處理科的門即可享受事故認定、矛盾調解、案件受理等一條龍服務,為交通事故高效處理搭建了堅實的平臺,解決事故當事人法院、交警隊兩頭跑的難題。
圖為實踐團成員正在傾聽講解
李雙法官助理向實踐團成員介紹了于楊法官工作室的主要內容和特色。她說,該工作室負責審理全區(qū)機動車交通事故案件,具體包括交通事故案件的立案、保全、繳費、挑選鑒定機構、聽證、調解、開庭、司法確認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她還舉例介紹了該工作室在處理交通事故糾紛中所運用的多元化解、柔性司法等方法和技巧,如何在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基礎上,引導當事人理性對待交通事故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
圖為實踐團成員正在傾聽講解
李雙法官助理還帶領實踐團成員參觀了于楊法官工作室的各個功能區(qū)域。該工作室整體設計以簡潔明快為主題,體現出一種專業(yè)和權威的氛圍。工作室內設有接待區(qū)、審判庭、調解室等多個功能區(qū)域,旨在為當事人提供專業(yè)化和便捷化的服務和幫助。接待區(qū)用于接待當事人,為他們提供咨詢和指導。審判庭用于進行交通事故案件的審判和裁判,采用視頻直播等方式,增加透明度和公信力。調解室用于進行交通事故案件的調解和協(xié)商,采用圓桌會議等方式,增加互動性和溝通性。
圖為實踐團成員正在進行模擬法庭
最后,在征得李雙法官助理的同意下,“法治未來”青年實踐團的成員們借用工作室的審判庭進行了道路交通糾紛的模擬法庭,每位成員都積極參與其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如原告、被告、證人、辯護人、法官等,展現了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體驗了法庭的嚴肅和緊張,感悟了法律的公正和尊嚴。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圓滿完成,為“法治未來”青年實踐團的各成員奠定了一段新的法治之旅的基礎。在模擬法庭結束后,他們與李雙法官助理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向她咨詢了自己關注的道路交通安全相關法律問題。李雙法官助理認真地進行了解答和指導,讓成員們對法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實踐團成員們也表達了自己的感想和收獲,他們說,通過這次活動,他們不僅掌握了很多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技能,也體會到了法律的力量和溫度,更加堅定了自己學習法律、運用法律、維護法律的信心和決心。他們表示,今后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xù)努力學習法律,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法治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